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郧阳凤凰灯舞中的恒常主题
2019年第5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吴艳荣 图/本刊资料
郧阳凤凰灯舞作为一项流传已久的民俗活动,不仅具有丰富精彩的表演形式,其内容中包涵的恒常主题也是意义深远。郧阳凤凰灯舞的传统表演节目《丹凤朝阳》,包含了凤凰、太阳、牡丹等恒常的艺术主题,凤凰与太阳组合源起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反映了远古先民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原始信仰;凤凰与牡丹组合包含了富贵、幸福、生殖等意蕴。演绎到今天均泛化成为普适性的幸福、和谐的象征,体现了凤凰由权力阶层向普通民众的渗透与转移,以及民俗对主流文化元素的吸纳与创新。
郧阳凤凰灯舞的表演 鲁传太《郧县〈凤凰灯〉撷粹》一文详尽描述了凤凰灯舞的传统表演节目《丹凤朝阳》分为“戏牡丹”、“朝阳”两大情节,表演内容基本按“凤鸣、出巢、游园、寻花、戏牡丹、擦痒、理羽、打盹、朝阳、扑翅”的程序进行,最后向观众“三点头”表示致谢结束。其演出情景:在红日即出、鲜花盛开的美丽清晨,一只五彩丹凤引颈舒翼,翩翩起舞,时而翱翔于云空,时而穿绕于花丛,尽情游览新春的美景。一会儿,它发现了自己心爱的牡丹花,喜不自胜地围着牡丹愉快地嬉戏。心满意足之后,它用心地梳理起自己闪光的羽毛,然后打盹小憩。此时,旭日东升,太阳的光和热把它惊醒,它欣喜若狂地展翅飞向太阳,在太阳光升起的地方频频朝拜、盘旋而舞,最后狂喜翻飞,尽兴方休……如诗如画的神话意境,典雅细腻的拟人化表演,生动形象的舞蹈语汇,配以清亮优雅的吹打乐伴奏,把象征吉祥如意的凤凰、荣华富贵的牡丹和光明幸福的太阳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淋漓酣畅的动人画面,令观者心旷神怡,宛如置身仙境。
“凤凰——太阳”主题 凤凰的诞生来源于原始时期的鸟崇拜,其神鸟身份的体现之一便是与太阳伴生,最早如湖南高庙遗址出土陶器上的“飞鸟载日”纹;稍晚有河姆渡一期遗址出土的“双凤朝阳”纹骨匕、河姆渡二期遗址出土的“双凤朝阳”纹象牙雕刻。太阳和双鸟连体图像是一种复合形式,这种图式的产生与原始意象思维的分解、组合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厚明《河姆渡文化鸟纹及相关图像辨正》一文中以为,“鸟—日”组合包含着原始思维中的两个认识: 其一,太阳具有飞翔功能。太阳每天早晨从地平线升起、傍晚又从地平线落下,这种恒定不变的自然现象势必会在河姆渡人心目中形成太阳自身就能行空的心理反映。这就是说,日、鸟图像的组合不是因为双鸟负日或擎日,而是人们对其共性的认识在形象思维上所取得的统一。其二,太阳具有生殖繁衍能力。由于世间万物的生长皆离不开太阳,河姆渡人在抽象思维过程中会把太阳看成是有生命和生殖能力的神秘物体。在两侧配置生殖鸟形象,一方面为了突出太阳的永生性质,另一方面也是强化鸟的生殖能力。此外,在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灰陶大口尊上,有日、鸟、山的符号,学者认为这是初民心灵中对太阳鸟意象的形象展现,可读作“太阳鸟在山顶升起”,或“太阳鸟在海上升起”。饰有日、鸟、山符号的大口尊不是一种实用的生活器具,应是为随葬而专门制作的,具有一种神物的意义。种种类似的考古发现,证实了在凤凰的形成过程中,其原型具备着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祭祀、通神等神性,而这些神性,在其与太阳“伴生”的艺术主题中得到了强烈地体现。 随着文明的发展,凤凰与太阳的组合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如《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有学者认为《卷阿》以凤凰、梧桐比喻盛世,理应是凤凰崇拜趋于极致时的穆王时代的文化现象。笔者以为,梧桐是意指明君为贤臣提供了良好的栖身之所,意即贤才得到了重用;“朝阳”为明君之喻。所谓凤凰朝阳,“凤凰”喻贤才,“阳”喻明君,象征明君身边贤才围绕。对于后世将太阳比喻为领袖的文化象征,叶舒宪《神话的意蕴与神话学的方法》一文指出,在某些逻辑理性和科学权威并无明显优势的前现代社会中,如中国、印度,神话式的思维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把领袖人物比喻为太阳并加以崇拜,就是自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的神话象征传统的延续。 到今天,凤凰朝阳已经泛化成美好生活的写照。如流行于近代湖北地区的一首撒帐歌:“一进新房,双凤朝阳;恭喜新娘,贺喜新郎。满门热闹,兰桂腾芳;燕尔新婚,喜报吉祥;诸位亲长,听撒洞房: 一撒荣华并富贵,二撒金玉满池塘…… 十撒十全大吉祥。撒帐已毕,百事大吉,多福多贵,福寿齐眉。”这里“双凤” 可以喻指新婚夫妇,“朝阳”喻指光明美好的幸福生活。
“凤凰——牡丹”主题 “凤凰牡丹”图像大约出现于隋唐时期,于宋朝时形成稳定组合并成为吉祥图像,明清时在民间艺术中完成了它的成熟。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中源远流长的艺术母题之一,“凤凰牡丹” 图案包括凤穿牡丹、凤啄牡丹、凤戏牡丹、凤栖牡丹、凤喜牡丹、双凤牡丹、四凤牡丹、凤蝶牡丹等多种组合形式。它的形成和嬗变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社会风尚息息相关,亦与吉祥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凤凰牡丹是官方与民间共享的富有代表性的图案。牡丹是花中之魁,有着花开富贵的头衔,凤是神鸟,为百鸟之王,兆示福瑞,因此凤凰牡丹是民族吉祥图案中常见不衰的纹样,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都寄寓着人们对于吉祥的期盼。古代服饰中凤与牡丹的组合纹样主要有三种形式:“凤喜牡丹”、“凤戏牡丹”和“凤穿牡丹”,分别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凤喜牡丹”以牡丹的华贵高雅、艳丽芬芳招来了祥瑞的凤凰,表达康宁祥和之景,也是寄寓人们对富贵祥和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企盼。“凤戏牡丹”则表达着人们对爱情、婚姻美满的向往与追求,为婚庆服饰纹样中的重要主题。其形象多是凤凰转头喜迎盛开的牡丹;或是以“对凤”的形式出现,即雌雄两只凤凰绕牡丹嬉戏,和睦欢愉,象征阴阳相合、婚姻美满。“凤穿牡丹”纹样通常是五色彩凤穿梭于盛开的娇艳的牡丹丛中。凤为雄,乃鸟中之王;牡丹为雌,为花中皇后,两者相合,雄凤穿梭于牡丹花丛内,暗指阴阳相抱,孕育生命之迹象。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民间绣品中的“凤”与“牡丹”组合,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形式,也融合了多种精神情感,不再区别于各自的内涵深意,而被统一视为吉祥、美好、富贵的象征。
追求幸福的主题 凤凰灯舞在郧阳诞生并传承至今,与楚地悠久深厚的崇凤传统密切相关。考古发现证明,凤凰堪称楚文化的象征,先秦的楚人钟爱凤凰,把凤凰视为祖先祝融的化身,创造了灿烂的凤文化。在楚国的漆器、丝绸、青铜、建筑以及诗歌文学等物质与精神层面,凤凰都有精彩的展现。楚国的凤文化既承接了商周时期中原的凤文化,又融合了楚地本有的鸟崇拜,故而能大放异彩,形成深厚的影响。凤凰灯舞的兴起、传承,深深体现了楚地人对凤凰的尊崇与热爱,是楚地核心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楚地区域文化认同的体现。当然,秦汉一统,楚地凤文化又突破地域的界限,融入中华文明的主流,与时俱进,传承至今,这是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永葆鲜活的特质。凤凰灯舞古朴别致、赏心悦目,是喜庆欢乐、美好幸福、人寿年丰、社会和谐的象征。人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崇凤拜凤,其目的就在于祈福求吉、缅怀先祖、祈求人生幸福、家庭美满、社会安宁。 民俗主题是一个以生命观念和生命意识为底蕴,祈福、求吉为核心并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观念系统,它们是将生命的自然要求诉诸人类所特有的文化因素,并以富有特定的审美形式的行为、文化的礼仪或象征符号,以文化性、精神性的审美方式来追求他们珍视的生命价值,追求他们向往的人生目的。凤文化以凤凰灯舞为载体,从清代流传至今,启示我们的不仅是凤凰灯舞作为一项民俗活动得以传承的价值和意义,更有凤凰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鲜活的生命力,以及在民族情感中深固的文化地位。以凤文化为核心构建地域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是凤文化与时代相结合的价值体现,意义深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