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我要向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每一位建设者和参与者致敬!”
习近平主席最近两年的新年贺词中,这两句话让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冯丹至今心窝暖暖的。
对于辉煌70年的科技进步,冯丹用了一个词来描述——日新月异。“这个词很普通,但找不到更加贴切的语言了!”冯丹说,科技创新改变了国运,也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精彩。“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振奋人心,为维护共和国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追赶全球尖端科技的脚步越来越快。”
1987年,冯丹考上华中科技大学。“那时,武汉光谷这边还是一片荒芜,老师说,到汉口是‘进城去’。”
深造,留校,科研,她坚守在教学和科研一线。
2018年,两件事最让冯丹开怀。一是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通过验收,正式更名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二是作为该中心信息存储与光电显示功能实验室主任,她带领的研究团队启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大数据存储系统与技术”。
回想起11年前,经过多方争取,“海量存储系统关键技术”纳入国家“863”重大项目,冯丹感慨不已。
当时,存储系统国产化率不足5%,但有了这个项目支持,短短4年后就提升到10%以上。经过持续研发与成果转化,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存储系统产品占有率已达50%以上。
这是光谷“追光”30余年的一个缩影。
光谷在全国高新区综合实力最新排名高居第五,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能力列全国第三。
数据表明,光谷每万人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达5441人。
冯丹,正是这片创新沃土无数个埋头苦干的耕耘者之一。“回到家,我就是个家庭妇女,对科技改变生活也有切身体会呢!”话锋一转,冯丹笑着说。
有了扫地机器人,居室清洁省力了;出门买菜,路边摊都可以扫码支付;有了面包机,晚上放进原料,一觉醒来就能捧起面包过早;电饭煲更新换代,出门加了米、设置好时间,回来就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借着工作便利,冯丹还曾和相关厂家研发人员有过“跨界”交流——程序上如何智能化改进才能把饭煮得更香。
至于上班,实验室大门的钥匙从过去的机械式、指纹识别,升级到了人脸识别。
改变,点点滴滴。
每天,科技之光都在演绎时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