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决定。这是为实现中国梦“湖北篇”而奋斗的动员号令,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安排。3月6日下午,湖北代表团代表们热议“建成支点、走在前列”。
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还给市场
王晓东(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道程序”,湖北将把上好“市场课程”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功课”,把办好市场大学作为深化改革基本功夫,树立市场理念,培育市场文化,完善市场机制,运用市场规律,提高发展市场经济能力,建设有效市场,规范有为政府。湖北全面深化改革,将从三个方面率先突破。第一,湖北将在中央赋予试点任务的改革上率先突破。湖北拥有“两型”社会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两个国家级重点改革示范,以及各类国家层面改革试点82项,要在这些改革试点示范上大胆试大胆闯,率先突破,为全国探索经验。第二,在发挥湖北比较优势上率先突破。充分释放比较优势红利,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释放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还给市场,不该管的管不好的坚决不管,把政府“闲不住的手”管住管好,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依法行政、规范用权。第三,在回应社会期盼的重点领域改革上率先突破。湖北将构筑安全生态网,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理念,建立生态红线,坚持绿色发展,坚决向污染宣战,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构筑民生安全网,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构筑生命安全网,建立生产交通、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治安安全等防控机制,任何时候都不能要带血的GDP。
武汉将公布政府权力三大清单
唐良智(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湖北走前列,武汉要先行。武汉积极承担国家赋予的“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大使命,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自主创新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破除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赋予东湖高新区先行先试权,出台“黄金十条”,解决成果转化“肠梗阻”问题。生态环保方面,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和管理城市: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并在全国率先以市长令和人大“决定”的形式为生态控制线把关;颁布实施全国首部湖泊保护条例,组建了全国首个湖泊管理局,出台全国首个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成立全国首家城市矿产交易所;制定实施全国首部城市管理地方性法规《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出版全国首部综合性城市管理手册。按照三中全会精神,武汉将向社会同时公布政府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下一步,将制定实施12项改革行动计划,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率先突破。
力戒“明放暗不放,你放我不放”
李乐成(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牢固确定市场决定取舍的理念,突出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主题,为加快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营造最优政务环境。今年将做好以下4项工作:一是继续抓好行政审批精简。今年中央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我们要相应做好承接工作;湖北还有286项审批事项,尽管在全国是最少省份之一,还要进一步清理、精简,并做好协调、同步工作,避免出现“明放暗不放,你放我不放”的情况。二是继续抓好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减程序、减环节、减时限、免收费、减少申报材料,减少事前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真正做到环境最优。三是继续大力推动权力公开。加快推进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权力清单公开,使权力运行的规则、程序、过程、结果公开。四是大力办好“市场大学”。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更新市场理念,尊重市场规律,提高运用市场的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科研成果转化呼唤制度创新
王文童(全国人大代表、省财政厅厅长):湖北是科教大省,但不是科教强省,制约的瓶颈在于科研成果转化受到现有政策、制度等限制,缺乏活力。为此,省委、省政府出台“科技十条”。通过五个方面的创新,解决了资金支配权、财务监督权、资产所有权、成果荣誉权、知识产权、产业股权的问题。过去科研经费到学校,学校可能出于种种原因,不一定全部用于研发。“科技十条”创新研发经费的管理,实行经费直达团队掌控,政府购买服务,社会中介财务管理。创新项目的资产管理,研发团队和个人,用国家和省级的财政性资金,成立项目法人公司,实行项目的法人制管理。创新成果的权益管理,荣誉权归学校院所,产权归属团队,所有资产的处置都由研发团队处置,明确资本所有权、资产所有权。还有创新财政激励方式、创新风险管理模式。至于难点,一是要对现有高校财务管理进行全面清理改造,二是在鄂的中央所属院校担心这些措施能否为他们所用,这是科研体制改革上中央和省里都应该努力的方向。总理的工作报告已明确提出相关措施,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生态补偿要考虑“两个成本”
张维国(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市长):生态补偿需要确立科学的补偿测算办法,建议统筹考虑“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直接成本就是当地为了保护生态,在防治污染、农林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直接付出;机会成本就是为了保护环境而牺牲掉的发展机会。比如十堰是重要水源保护区,一切发展服从保护这个前提,但秦巴山区属于贫困地区,发展的任务同样繁重、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调动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使保护和发展统一协调,建议考虑这两个成本,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另外,生态补偿比较复杂,各个层面都在探索实施办法,建议上升到立法层面,统一协调各方面利益。如何多渠道筹措落实生态补偿资金?除了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还可以通过市场的办法,比如以水补水、通过水资源补偿费的方式筹集资金。应进一步丰富生态补偿内涵,资金、智力、技术都属于补偿内容,这些都可帮助生态功能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造血”功能。同时,要强化约束机制,使国家给予的补偿发挥效益,使获得生态补偿的地方真正履行生态建设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