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关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议
2019年第1期 —— 代表天地 作者:

    建议人:方雪梅(省人大代表、宜城市梅缘农资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案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农村大部分劳力已向二三产业转移,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强调了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的关健在于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生产服务体系。

    农业要增收,良种良法是关键,而这恰恰是当前农业种植业的短板。自从2000年前后许多地方农业三站及农业部门十二个二级单位因经费和编制问题,人员相继分流后,基本没有专业从事农技推广的队伍,仅有的农技服务留守人员,一是年龄老化,二是农技推广业务开展不多,业务不熟。随着现有农技推广人员大部分即将退休,不难想象,5年后,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

    种子、农药、化肥的优劣决定了农产品品质,而农产品的品质优劣与农资经营人员有直接关系,由于农资经营门槛较低,资格审查不严,导致销售的种子、农药、化肥品种多而杂,质量参差不齐。减肥减药推动困难,不能满足绿色农业发展的需求,造成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供需不对称现象日趋明显,严重阻碍了绿色农业发展进程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建议: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稳定和优化公益服务。 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转型,农产品的提质增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现代农业靠的是科技支撑。现在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专业老化,青黄不接。建议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保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的稳定;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积极引导相关专业尤其是经济作物、果蔬方面的 “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机制,依托省内高等院校、省直农口有关部门,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负责人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教育;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才考核制度,对其履行公益性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考评,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创新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后劲,建设多元化服务队伍。一是要鼓励和引导农资企业增加对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鼓励他们参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使之与农业生产者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协调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和项目支持上给予扶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费不足的问题;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和业务积极参与农技服务,使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逐步形成政府与市场互动发展,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新格局,尽快构建起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二是要加强对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其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培训出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机结合。

    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提高服务质量。在产业规划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上,地方政府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进行充分论证,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确保能开花能结果、有品牌有市场,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各地职业技术学院分产业开设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短期农业技能培训班,招收全日制农业专业学生,承担原农校的教学任务,为广大农村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各类农业专业人员及农技推广服务人员,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弥补农业专业人员后继无人的短板。

    政府出台地方性法规,清理整顿农资市场。把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参照医药流通管理办法执行,取缔无农业专业技能、无农业技术服务能力的农资经销商,围绕农产品提质增效加强农资市场管理。政府出台地方性法规,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保障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加快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