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读书的境界
2018年第11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汪翔

读书的过程,就是净化心灵的过程,书香蕴心香,读书人的生命是安静的,看淡人世间的功名利禄,挣脱了心灵桎梏。

 

人的读书目的不同,阅历不同,价值观不同,会有不同的读书境界。

清代文学家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是以人生阅历论读书的境界。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书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少年时读书是从字面上理解,就好像是在门缝中看月亮,自己渺小,月亮又大又圆,觉得月亮很神奇。中年时读书是用人生的历练去理解,就好像背着手在自家庭院中望月,对月亮充满亲切之感,充满着自信。老年时读书是用全部人生去理解,就好像在台上玩月,觉得月亮就在自己的把握之中,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所读书的内容相交融,这是阅读的高级境界——从容的人生。 

国学大师、晚清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是从求知的规律论读书的境界。学子怀着执着的追求,在书山中漫步,登高望远,誓言以天下为己任,这是第一境。书海遨游,感悟对真理不懈的追求精神更在求知、求胜意志之上,于是废寝忘食,孜孜以求,这是第二境。求道精神逐渐让学子心灵澄澈,领悟到大美大雅的境界,这是第三境。

英国诗人格勒将读书分为四个层次。第一种沙漏,倒进去多少,便漏出来多少。第二种是海绵,全盘吸收,挤出来时原封不动,甚至还要被弄脏。第三种是过滤豆浆的布袋,留在布袋里的全是豆渣。第四种是淘金工人,淘出来多少矿物,只留金石,不纯净的废品全部抛弃。这是从读书的目的、悟性和功效论读书的境界。

香港作家董桥将读书比作听雨,并以南宋蒋捷《虞美人》来比拟:“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水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听雨僧庐下”,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书外、字外、时间之外、知识之外、境遇之外、宠辱之外,“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是何等的超然物外!

关于读书的境界,前人之述备矣,可谓见仁见智。我也试着以个人的读书经验将读书分成数重境界,不敢言创新,只求抛砖引玉。

第一重境界是乐读书。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云:“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以读书为乐,在读书中收获,在读书中成长,这是提升自己人生境界的基础。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愿读书的民族,是创造力贫乏的民族。崇尚读书,才能让民族的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

第二重境界是静读书。读书的过程,就是净化心灵的过程,书香蕴心香,读书人的生命是安静的,看淡人世间的功名利禄,挣脱了心灵桎梏。于谦《观书》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心灵的纯净、精神的芬芳、智性的开启全在于阅读,读书是在聆听智者的独白,是与心灵契合者对话,只有静心,才能进入心灵的自由王国,才能体会读书的妙趣。孤灯下,清茶一盏,古籍一册,独啜自品,倾听一个遥远灵魂的窃窃私语,两颗心灵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交流。读到深处,完全融入书的意境中,心儿就像一朵朵白云在蔚蓝的天空悠闲飘荡,又像一匹无拘无束的马驹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奔驰。

第三重境界是广博。充分的学习,丰富的积累,是增长知识、增长阅历、增长能力的必要途径。博览群书,书卷的濡染,书理的滋养,让你铅华尽洗,袒露真纯。读书越广博,越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就会高屋建瓴,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广博之后,才能总结归纳,提炼规律,融会贯通,厚积薄发,在不同领域中自由穿行,正如苏东坡《杂说送张琥》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第四重境界是疑和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书有疑处,一破一豁然。豁然之间,幡然领悟,把握事物的整体和本质,实现认识主体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这样才能融汇贯通。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读以致用,以用促读,在读与用的磨砺中培养出一种穿透力,并以这种穿透力去把握社会发展的时代坐标和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古人云:“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