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千古诗酒话重阳
2018年第10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赵小越

 

都说诗是感情最直接的呈现,走近唐诗宋词这座繁茂的大森林,每一片叶子都渗滴出感情的露珠。

 

在我国古代民俗里,上巳“踏青”,重阳“辞青”。

四季为一个轮回,草木春生秋枯,夏盛冬灭。农历九月九日被视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这一日过后,秋寒至,万物萧索,隐居从此始。先民以大自然馈赠为生存的根本,因此,古老节日的形成都与祭祖有关,《吕氏春秋》有云:“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直至汉代,重阳才有了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的习俗,以求长寿。那么对古人来讲,重阳节到底意味着什么?

都说诗是感情最直接的呈现,走近唐诗宋词这座繁茂的大森林,每一片叶子都渗滴出感情的露珠。我寻觅到那些个重阳古木,闭上双眸,静静品嗅,我发现重阳节的意蕴不只限于季节时令的交替变换,不只限于登高、赏菊、插茱萸的习俗,还有一些萌生在人们心底的情愫。

卢照龄在九月九日登高远眺、共酌花酒,与朋友共度佳节,可他望着远山的烟雾与天上南飞的鸿雁,吟出了“万里同悲鸿雁天”,原来那菊花酒是用来浇思想之愁;孟浩然在重阳节写过两首诗,一首有“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之句,另一首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一首思友,一首访友,基调差别如此之大,而友情主题相似;李清照的《醉花阴》中那脍炙人口的句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思夫之情溢于言表。忧愁的诗人们在重阳节这天因思念而悲痛,因团聚而喜悦。可见,重阳是象征着团聚的。

李白在重阳节翌日举杯,念道:“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当时的李白豪迈洒脱不再,赐金放还与长流夜郎的政治挫折令李白望花起叹;同样是壮志未酬,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中用了“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两句,在重阳节登高之日,心中交织着抑郁与欣喜;而毛主席在《采桑子·重阳》里通过重阳节述怀,展现了他对革命战争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李白的忧郁、杜牧的旷达、毛主席的乐观,这些关于前途事业的情绪都因重阳而生发出来,可见,重阳又象征着一种顺当的人生状态。

顺当和团聚,多么值得人向往留恋啊!这也正是我国传统观念“家和万事兴”的深刻体现。登高赏菊可令人心旷神怡,饮菊花酒可使人消灾祈福,插茱萸可令人辟邪求吉……那些远在他乡、壮志未酬、饱尝思念之苦的良人思妇,看到这些令人幸福的重阳风俗,想到此时此刻的落寞,心头不免悲从中来,不能断绝。

如今再提重阳节,没有了自然崇拜的祭祖活动,登高、赏菊、插茱萸的旧风俗也不再成为主流,国家颁布法律,将重阳节又命名为“老年节”,意蕴延伸至敬祖、敬老、感恩,这是时代向前发展被赋予的新一轮意蕴了,各地在节日当天会展开许多敬老活动。可不论形式如何,重阳节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不变,对健康长寿的祈愿不变,对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家和万事兴”这一传统观念的传承永不变!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