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是我的最大爱好,1996年我当上了五峰自治县采花乡人大新闻通讯员,从此便与人大宣传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作为基层业余通讯员,我觉得,人大新闻通讯员作品要贴近生活、雅俗共赏,才能为群众所传诵。于是,我将人大代表认真履职的先进典型、乡镇人大工作的创新和活动等人大新闻,以及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编成快板、相声,在集会或传统庙会上演出,让乡间的传统戏曲浸透民主法制。
干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浓厚的兴趣,要有满腔热情。正是因为有热爱人大、爱好写作的兴趣,我才与人大宣传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情有独钟,乐此不疲。这种兴趣,激发我义不容辞地拿起手中的笔,宣传人大制度、讴歌人大工作;这种兴趣,激发我以苦为乐,刻苦钻研,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人大制度理论的学习,并自学了新闻学、新闻采访学、大众传播学等专业知识;这种兴趣,激发我不仅自己带头写,更发动本单位、身边的同志积极写稿,培养大家的写稿兴趣,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人大宣传的行列。
这里说的“兴趣”,很关键的是要有为搞好人大宣传工作而努力学习的“兴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识贫乏,思路就萎缩,笔底就生涩。写好人大稿件,的确需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的内容是浩瀚的,比如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理论知识,人大工作中的运作程序、方式方法、具体实例,新闻写作的理论、常识、实践经验,政策理论、文学写作、内务司法、财政经济、教科文卫、生态环保、农业农村、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以及管理、哲学、历史等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内容。只有“胸中历历著千年”,才能“笔下源源赴百川”。
坚持数年,必有好处,新闻写作是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的发展规律。长期写,不停笔,越写手越熟,越写笔越灵,有时候,信手拈来便是好题材,一气呵成皆是好文章,可谓“妙手偶得之”。记得在 2001年本地某村村民与一个国家建设项目因征地发生矛盾,公、检、法机关都出动了,也没解决下来。乡人大负责人邀请了几名县人大代表,带着法律书籍到该村,通过开会、做个别村民的思想工作,宣读政策,谈建设项目后能给村民带来的好处,算经济收入账等方式,硬是用3天时间将矛盾平息下来。为此,我仔细采访后,写了《民主法制当准绳 人大出马解纠纷》的长篇通讯,在媒体发表后,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后还被市、县评为好新闻作品。
人大机关工作职能划分比较细,作为通讯员也不可能把每项工作都了解得十分清楚,特别是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一些活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性做法等。而这些内容恰恰需要我们去积累、总结、分析、升华,最终写出好文章。对于这方面的信息,只要听到就不要轻易放过,要主动向有关部门询问情况并摘要记录下来。有些内容或许在当时看来并不能支撑起一篇文章,或许还会显得过于平常,但是一旦需要时,就会成为素材,而且在问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发现许多不曾听到的相关信息或闪光点,捕捉住闪光点,可能就会让我们立即撰写出一篇好文章。
采花乡是一个边境贫困山区,我深深地体会到,人大新闻通讯员的写作是清苦的,但是,人大工作的职责要求我时刻都在捕捉人大新闻,忠诚地做着人大工作“宣传员”和人大代表“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