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民间也叫狗年。这种干支纪年法,我国从古沿用至今。把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对应排列,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得出“六十甲子”,俗称“六十花甲子”纪年。
后来,古人又把十二地支与十二个月、十二个时辰,以及十二生肖相联系。由地支中第一个地支“子”,与十二生肖中第一个生肖“鼠”相联,称之“子鼠”,以此类推,地支中第十一个地支“戌”,与十二生肖中第十一个生肖“犬”相联,称之“戌犬”或“戌狗”,生年属相狗。再依据水、木、金、火、土五行说,戊、戌均属土,称之土狗年。2018年虽是戊戌土狗年,但其年柱戊戌纳音为“平地木”,平地木之意:在平地上生长的树木,也是人们居住房屋所用之木;称为“木命人”。
是年农历正月初一(立春)后出生的人属狗,不是木狗,而是土狗,因属相配地支,并非配纳音,戊戌年,是戌狗,而非戊戌狗。 “土狗”不“土”,是“土地”而非“泥土”,万物精华皆从土来,土性“厚重”,能“厚德载物”。
观中国十二生肖,狗和蛇、鼠均遭人鄙觑。狗对人忠诚、勇敢、勤劳、守职,却受人褒奖较少,除“犬马之养”外,就“鸡犬升天”含有讥讽之意;更多被人贬渎,如“鸡鸣狗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
人们为何对狗多贬义,这对狗本身不公平,被主人收养,帮人狩猎,看家护院,供人娱乐,到末了,还落下狗肉被人烹的结局,实乃受中国文化传统影响所致。从新石器时期,狗被先人驯养,担负游牧捕猎大任,形成人狗一家亲紧密关系,颇受人们珍视和赞扬。至两晋南朝,人们对狗的贬义之词开始出现。究其原因:随着时代变迁,农耕社会蓬勃兴起,游牧狩猎渐少衰退。农业快速发展,人们很少用到狗,唯有看家职能,才可提到狗,至此,狗的地位日渐下降。受孔孟思想文化影响,古人崇尚集体利益,而狗生来独来独往,具有机敏、喜斗等特征,因此,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出现了不好的寓意。狗喜欢靠近人类,容易讨人类的喜欢,又被喻成所谓的“奴性”,和谄媚、阿谀奉承等词语相联。
直到今天,狗依然是人们生活重要伙伴,很多人把狗视为家人、亲人。有不少长辈喜欢称呼自己的晚辈为小狗、狗娃、狗蛋、大狗子、二狗子等。尤其是在方言中,“狗子”是对人的一种昵称。
就年轻人而言,狗的称呼赋予了更多情感色彩。有人称呼兄弟哥们儿时,喜欢用 “姓+狗”或“狗+名”来称呼对方。开玩笑的同时凸显亲近,尤其情人之间,“情侣狗”显得更亲密。2018年的韩国平昌冬奥会,恰遇中国的春节和情人节,于是,就连参赛运动员们都称呼“运动狗”、“比赛狗”。人们还常喜欢用狗来比喻疲惫的工作状态,说自己或身边人“累成狗”了,很多人喜欢在自己的身份后加“狗”,如“单身狗”、“文案狗”、“运营狗”、“学生狗”等,甚至又演绎出“电子狗”、“贪吃狗”等。
无论人们怎样看待狗、评价狗,都一致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已成无可争辩的事实。我国狗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厚,涉及天文、地理、图腾、命相、农事、航海、文学、历史、神话、故事、绘画等。古人以甲子纪年、用狗作人生肖,能传承至今,无不有其深刻道理。
进入2018狗年,中国把握白云苍狗、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级党委、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实施“十三五”脱贫攻坚。举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开启新征程,每一个小家的幸福美满,才有祖国这个大家的安定团结,我们期待国家更加强大,民族愈发振兴,人民加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