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荆楚民间雕塑
2018年第2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陈绍辉 图/本刊资料

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的重要门类,分为雕刻和塑造两大类。其中,雕刻分为石雕、牙雕、木雕、竹雕、玉雕、微雕等类别,塑造分为泥塑、面塑等类别。

  荆楚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间雕塑在湖北不仅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而且深深扎根于荆楚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无论是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还是所使用的材质,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荆楚民间工艺的重要内容和优秀代表。

  在所有荆楚民间雕塑工艺中,木雕、竹雕的历史最为悠久,成就也最为突出。早在战国时期,荆楚地区的木、竹雕工艺就已得到了空前发展,成就可与同时期古希腊的石雕艺术比肩竞流、相互媲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的一件彩绘木雕小座屏,在有限的空间内,运用透雕、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手法,雕刻出55个互相交错、环环相扣的小动物。整个座屏用榫卯结构组合,精密严整、天衣无缝,真可谓巧夺天工,神乎其神。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湖北的木雕生产取得了长足进展,产生了新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形式,雕饰艺术也就逐渐向装饰娱乐性转化,更具世俗人情观念和通俗审美价值,广泛运用于建筑装饰、家具和日用器具,形成了继战国之后荆楚木雕的又一个高峰。

  受楚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湖北木雕注重花纹装饰、镂空镂花和精工制模。在制作方法上,多采用“一打三修七分掏”的传统工艺,以细雕慢刻为主,做工古,衣褶简,人物造型多采用古木俑的形态,古朴可爱,充满民间气息和装饰趣味,形成了流畅、奔放、粗犷、古朴的荆楚风格,驰名于大江南北。

  湖北木雕大致分为建筑木雕、家具木雕、祭祀木雕三大类。湖北家具木雕,技艺精湛,品种繁多,从桌椅到床柜等一应俱全。阳新的木雕花轿、通山的木雕看柜、潜江的滴水雕花床、鄂西土家的雕花脸盆架、利川的楠木嵌花家具为湖北木雕艺术的杰作。祭祀木雕,多见于民间祭祀活动的神像及道具,以大小庙观神殿及家宅神案上供奉的佛道诸神和民间俗神最为多见。这些神佛,在造型上往往有固定的格式,如老寿星的高额长须、手捧仙桃、武财神“脚踏虎,手执鞭,另有银锭捧胸前”。有的神像五官内有洞眼贯通,意“七窍相通”;后背开孔,装有“肚肠”,上书有神灵生辰殁日、良言吉语、禳灾神符、所属庙王土地以及修造人姓名的文牒。著名的如:归元寺如来佛像前的神案和地藏王的神龛。

  恩施傩戏面具是湖北祭祀木雕中的一个特殊种类。它大都采用白杨木经砍形、挖凿、粗雕、细刻、打磨而成,然后经过涂色、勾描、上光油等几个制作过程,属于一种彩绘木雕艺术。在艺术风格上,恩施傩戏面具注重整体效果,刀纹刚柔相济,夸张而有节,变化而有度,面具作品粗犷而不粗糙,细致而不繁琐,具有鲜明的土家文化特色和传统。

  木雕船是独具荆楚地方特色的陈设品,在我国木雕工艺中独具一格,是湖北木雕工艺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湖北木雕船的雕作兴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木雕船的制作,船坯为榫合,花格、门窗、亭台楼阁的雕刻,除使用圆雕、浮雕、镂雕等传统技法外,还特别注重花纹装饰、镂空镀花和精工制模,不仅比例适度,形似真船,神胜真船,惟妙惟肖,而且花纹清晰、匀称纤细,精细入微,精美绝伦。在湖北木雕船中,以武汉艺人创造出的木雕船最为独具一格,也最负盛名。2008年,武汉木雕船模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名录。

  与历史久远的木雕、竹雕相比,湖北的藤雕、根雕也颇具特色。荆棘藤蔓是制作根雕家具和手杖的绝好材料,而鄂西北的高山峻岭之间就盛产荆棘藤蔓。当地艺人们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利用天然形态,巧妙构图,随势造型,略加雕饰,便赏心悦目,极具淳朴之美,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武当山的万寿藤拐杖。

  湖北多山。其北有武当山、大别山、桐柏山,西接云贵高原,东南有幕阜山脉。山区人民靠山吃山,利用丰富的石料,凭借一锤一錾,雕石刻文,化石为美。历经沧桑,荆楚民间石雕技艺日趋精湛,不仅形成了浓郁的地域特色,而且产生了一些著名品牌。大冶、宜昌、保康等地的石雕是其代表,其中,大冶尹石元石雕更以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内容丰富,品种繁多,题材广泛,风格独到,构图严整,透视准确,空间感强烈,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鲜明民族特色而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在湖北民间主要应用于建筑、桥梁及墓葬等方面。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玉石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玉雕装饰品。玉石的种类非常多,有白玉、黄玉、碧玉、翡翠及玛瑙、绿松石、芙蓉石等。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湖北玉雕的历史源远流长,技艺深厚精湛,在制作上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尤以俏色见长。此外,湖北不仅盛产绿松石,而且品质俱佳。得其利厚,湖北绿松石雕不仅冠绝国内,而且称雄国际,成为湖北玉雕行业的一面旗帜。

  皮影,又称“灯影戏”或“影戏”,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古老而独具特色的民间戏曲艺术。皮影的关键之一是形象造型,特别是人物形象的雕镂粉饰。从工艺制作的手法看,皮影是一种平面的雕镂艺术。湖北皮影在造型上主要分“门神谱”(大皮影)和“魏谱”(小皮影)两大类。“门神谱” 皮影主要集中在江汉平原,形体较大,一般高约72厘米左右,较中国北方皮影高出一倍有余,雕镂在整体上讲究圆润,既讲究装饰美,也富有夸张浪漫的趣味。“魏谱”皮影主要分布在鄂西北,形体较江汉皮影略小,一般高约36厘米,其形制及风格与陕豫皮影相似,是陕豫鄂三地民间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湖北贝雕是产于湖北省江汉平原荆州地区的一种装饰工艺品。该地盛产淡水珍珠贝的贝壳形状多样、质地光滑、色彩绚丽、纹理多变,具有朴实无华的自然美。贝雕艺人以贝壳为原料,汲取中国画、牙雕、木雕、石刻等传统技法,精心设计,经雕磨、镶拼而成贝雕工艺品。贝雕作品因材施艺、精雕细作、形象逼真、层次分明、情景交融,极具装饰艺术效果。洪湖贝雕是湖北贝雕的优秀代表。而享有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称的贝雕艺人路光荣则是这一领域领军人物。由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收藏的大型淡水贝立体贝雕船《黄鹤玉龙舟》是其代表作。

   微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精细的一门艺术。微雕又称米雕、细刻,有牙刻、竹刻、发刻之分。微雕工艺品的制作,需要艺人有相当高的书法功底和运用雕刻工具的熟练技巧。雕刻时,需要屏息静气,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取得精细入微、笔法有致的艺术效果。所以,历来被称为“绝技”。荆楚大地,自古人才辈出,在微雕工艺上,也是当仁不让。阎民怡和常世琪是当今荆楚微雕工艺的优秀代表。阎民怡用古代珍贵木材按71的比例缩微复制的明式家具,被著名学者王世襄赞誉为“小中见大,比例不差毫厘,神韵如真,堪称一绝”。常世琪早年学习玉雕,经20余年历练,其玉雕技艺炉火纯青。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攻微雕,在米粒般大小的象牙片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均如闲庭信步,游刃有余。尤其在头发丝上刻的书法、人物、肖像最令人称奇。他曾在4厘米长的发丝上,刻上327个字的《兰亭序集》全文。1993年被评为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荆楚民间塑造艺术主要有泥塑、面塑、糖塑三种。

  泥塑,也称彩塑。它是在粘土里掺入少量棉花纤维,捣匀后,捏成各种形象的泥胎,阴干后,先上粉底再施以彩绘。泥塑不受材料所限,造价低廉,作品可大可小,在中国流传很广。黄陂泥塑是荆楚民间泥塑代表作,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作品特色突出,造型传神,深受大众喜爱。著名的归元寺罗汉塑像,就是出自黄陂匠人。近年来武汉“泥人李”、“泥人胡”等在省市民间工艺活动中也颇有影响。

  面塑,俗称“面人”,是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经过防裂、防霉变的处理,经手工制作,塑造出各种各样艺术形象和手工艺品。面塑所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人物、山水、花鸟以及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等,其主要技法有捏、搓、揉、掀等。武汉面塑以普通面粉为原料,加以特殊方式的配色,用传统手工的方式,塑造出各样各样形神兼备的造型。作品色彩艳丽、形态逼真,情趣生动。代表人物高志和曾先后应邀赴德国、法国、韩国等多个外国城市现场表演交流。

   糖塑,俗称吹糖,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麦芽糖为原材料,经过吹、揉、搓、扯、捏、压、挑、剪等技艺手法,塑制成形的各种造型,诸如人物、动物、花草等,具有原料可塑性强、造型神形兼备、色彩和谐醒目、肌理变化丰富的特点。糖塑在湖北遍及全省,尤以天门最为突出。它题材广泛,做工精良,造型生动,色彩鲜丽和谐,人物肌理变化丰富,某些部件灵动自如,别有情致,在全国独具一格、自成一体。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