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的80后基层代表,2008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我的家乡江陵县,创办了“丰泽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有100余人,绝大部分都是当地农民,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脱贫。10年来,我扎根农村、融入农民,让我对农业、农村、农民有了深沉的依恋,让我迫切的希望能脚踏实地对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将农村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作为一名基层创业者,10年来在农业企业经营中的摸爬滚打也让我对农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领头雁”在农村发展,乡村振兴中非常重要。扶贫先扶志,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前提还是要老百姓能做事、有事做。5年前,我们农业园所在的村老百姓基本上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平时没事就打麻将,活生生将城郊变成了贫困村。现在老百姓跟着我们种植大棚蔬菜、建直营网络、发展观光农业,老百姓基本上每天都有事做,不仅收入大幅度提升,精气神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农业园有个贫困户,儿子出车祸死亡,留下个小孙子,自己也动过开颅手术,以前全靠吃低保、吃救助过日子,“等靠要”思想明显。如今在农业园工作了4年多,学会了搭大棚、种菜、修剪果树,老两口一年纯收入4万多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前几天他在农业园遇到我,还问我过年能不能继续工作不休息,老两口在家没事做,心里想着儿子也难受。我想农民有脱贫的志气,愿意做事又有事情做就不可能贫困。我们扎根农村不仅要追求企业效益,更应该明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所必须具备的社会效益。
生态化种植是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2012年以前,我一直从事的是传统的种植养殖业,走的是粗放式发展道路,虽然每天都很忙很辛苦,但增产不增效,市场打不开,经济效益并不好。记得2011年,我种植的小番茄喜获丰收,看着一个个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我满心欢喜,因为按照往年行情应该可以卖出个好价钱。但谁知由于种植人多,那一年的小番茄贩子收购价比成本价还低,到最后价格再低都没有人收购,无奈之下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几百筐的小西红柿烂在仓库里。这让我意识到,企业要想存活下去,必须从传统的农业中走出来,向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型。公司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这样的转型是成功的。4年来,我们坚持不使用除草剂、激素,通过全程有机化种植,种出的农产品品质得到了消费者认可,产量和销售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部分产品价格比市场同类产品翻番。比如,刚上市的普通西瓜价格是2元一斤,我们种出的有机西瓜是5元一斤,但仍供不应求,这让我们发现生态化种植会获得市场的认可。
品牌是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市场销售是农业种植的瓶颈,有机种植的产品在外观、大小、产量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如何确保优质产品能够优价出售?品牌是关键。这些年我们通过将农业园建成农业采摘园、中小学生课外实习基地等做法,吸引并稳定了一批客户,形成良好的口碑,打开了有机蔬菜的品牌,通过订单式生产和销售,签订了当地的部分集团大客户,比如银行、电力培训机构、学校、酒店等,并成立了自己的品牌直营店,销量逐年上升。
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农村的基层人大代表,从我自身经历出发,我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亲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才能化解农村“三留守”困境。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打工的有1.7个亿,留在农村的儿童、妇女、老年人有将近1.6亿人,由此可见,整个农村人口的结构出现了极大的问题,最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农村人口首先迁徙到了城市,导致乡村人才的流失。因此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处理好农村人才走出去与留下来、引进来的关系,让一批从农村走出去的有经验、懂市场、有资金的“能人”能够回到故乡,带动周边老百姓脱贫致富。
另外还需要解决制约乡村发展的资金问题。农业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仅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大量的资金向农村流动,因此要以政府为主,从财政、金融、社会资本等多个渠道,筹集乡村振兴所需资金,并有效利用资金。建议建立农村资金有效利用的保障机制,使农民能以宅基地、耕地、堰塘等资源性资产以及房屋等各类固定资产做抵押、担保,在农业融资平台进行贷款,实现资产变资金,从而切实推动资本的顺畅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头保障。
10年来,我见证了农村的变化,路变宽了、水更清了、林更密了、空气更清新了、农村更美了。我希望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接受高等教育后再回乡创业、回报故乡。农村天地广阔,必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