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高质量发展托起大武汉复兴梦 ——武汉市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2018年第2期 —— 监督广角 作者:文·图/谭雅婷
过去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5万亿元,净增1.43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跨越2千亿元、3千亿元台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889元和13812元,年均分别增长9.1%和10%,均跑赢经济增速……未来5年,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万元和2万元…… 这是湖北过去5年的“成绩单”和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着实让湖北人感到由衷骄傲和欣慰。 好去长江千万里,勇立潮头敢为先。5年来,作为湖北“领头雁”的武汉市,拼博赶超,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主要经济指标领跑全省。展望未来,蓄势待发的武汉如何立足新时代、找准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展示新作为?我们把关注的目光切换到今年1月底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透过武汉代表团125名代表的话语、神情,解读全面复兴大武汉、引领湖北大发展的初心。
高质量发展:强省强市新方向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湖北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动力和源泉。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湖北、武汉必须走出一条从新常态、新需求到新功能、新供给的高质量之路。”刘立勇代表开宗明义,未来5年,高质量发展已成强省强市新方向,“要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创新发展之路;走挖掘优势、转化劣势、顺应时势的优势再造之路;走引进吸收、输出扩张、全面开放的开放经济之路;走新兴多元、优势集群、特色高端的产业发展之路;走城市发达、农村富裕、环境友好的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长江战略、长江时代……2017年,国家奏响了“长江之歌”。长江新城、长江新区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余松代表希望新城新区协同发展,建议将长江新城和长江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列为省级重大战略项目,从省级层面进一步统筹协调相关资源。 张忠军代表寄予新城新区更高的期待值:长江新城(新区)建设要充分借鉴雄安新区等地在规划、收储、管控、建设等方面经验,打造政策创新的“南方试验田”。他提出,“要抓紧搭建新产业平台,重点引进前沿信息技术、现代金融、高端技术研究、高端服务等产业;在产城融合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探索特色路径;加大核心功能整合力度,如整合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促进‘港产城’融合等。”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武汉经济开发区是汽车制造业基地,汽车产值比重超过85%,产品以传统燃油车为主,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王吉代表希望“湖北省要支持武汉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产业升级转型示范区,助推开发区转型发展”。 “把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改革有机结合,围绕‘放管服’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更好营商环境。”程用文代表结合东湖高新区实际,建议把创新引领放在第一位,将高校创新、企业创新和政府创新有机结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着力培育名家、名企、名品。 响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代表们希望武汉能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含金量”,真正实现“强”的目标。王宝磊代表说,要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升发展质量。刘谦代表建议“尽快筹建和申报武汉光电产业创新中心,进一步补齐在投资孵化、科技服务、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创新要素短板,加强对工研院这类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省政府工作报告直接提到“武汉”17次之多,代表们普遍认为,这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武汉的重视,坚定了武汉发展的信心。 武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一新代表毫不讳言,武汉要“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标兵,更好发挥湖北‘主中心’作用。”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蒋超良更直接提出对武汉的期待与要求: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更好发挥武汉的龙头带动作用。
高素质人才:创新驱动原动力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在经济发展方式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今天,2017年武汉的人才发展战略和声势浩大的招才引智工作,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一留一回,两个百万”让世人看到了武汉对人才的渴望与对城市未来的雄心。 “对于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正如沈爱贞代表所言,人才是能够让创新落地的关键。 作为教育大省、科教强市,怎样才能在新时代人才竞争中近水楼台先得月? “要整合部属高校、地方政府、地方高校以及产业界资源,将湖北科教资源转化为地方发展优势。”赵立新代表的话代表了众多湖北人、武汉人的心声。 路钢代表直指湖北的科教优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张皮”问题,建议以高校“双一流”建设投入为杠杆,坚持人才导向、问题导向、服务导向,地方资助高校引进人才,高校帮助地方解决问题、做好服务。 周华民代表进一步提出,要把大学生留汉工程变成留鄂工程,上升为全省战略,支持大学生在湖北创新创业、安居乐业。 让人才“留下来”,还要让人才“干起来”。徐青代表建议要充分发挥湖北人才高地优势,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技领域给予更多关注,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2017年,武汉正式入选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成为中国内陆首个“设计之都”,也成为武汉创新驱动又一亮点。 在项明武代表眼中,推进设计之都建设,首先要以规划引导产业发展,为设计之都建设提供更好条件和环境,集聚人才。桂学文代表认为,武汉很多设计力量领先国际国内,要进一步发挥武汉设计之都的功能作用,就要大力吸引留住人才,强强联合,推动跨越式创新发展。余松代表提出,要加大关注和支持中小企业和年轻设计师的力度,营造鼓励创意创新的宽松氛围,进一步集聚资源,提升“设计之都”产业活力。
高标准环保:美丽武汉新要求 更蔚蓝的天空、更清新的空气、更洁净的水、更安全的生活环境……这是在环境问题成为世界难题的今天,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最基本的期许之一。党的十九大以后,“美丽”成为新时代环保的更高标准与最新要求。 项明武代表直白地表示:“污染防治工作要设定更高的目标,对于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影响长久的问题,应实施全面地综合治理。”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刘家海代表建议,要制定更严格的涉水行业环保标准并严格实施。对传统重化工企业提档改造和转型升级给予更大支持,指导制定高效、可行的路线图,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罗建兰代表则提出成立专门的跨区域湖泊管理机制,统一行使湖泊管理职能,建立健全跨区域湖泊治理长效管理机制。 在土地污染方面,赵立新代表提出要继续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更加重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张全发代表也提出,要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鼓励发展一些循环经济产业、绿色产业,加强生态保护,做好生态补偿等工作。 发展与污染并非永远是一对矛盾。作为传统重工业基地,武汉如何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刘栿堂代表说:“要坚定不移地探索重化工区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路径,积极推进重化工区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 “希望能从省级层面对企业提标改造及周边环境治理、生态项目建设给予更大支持。”刘栿堂代表建议,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选取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先治、重治。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将相关责任压实到排污单位。”朱敦尧代表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许江代表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实现生态区域保护与生态资源利用的有机结合。 来自武钢的郭斌代表当场表态,武钢集团正在扎实推进转型发展,拟打造花园式工厂,建设华中地区最大规模的大数据中心,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高水平民生:城市发展新高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人民、民生、老百姓、为民等字眼40多次。暖暖的民生温度,赢得全场阵阵热烈掌声。 之前召开的武汉市“两会”上,陈一新曾这样说道:“一手托起城市伟大梦想,尽心尽责为大武汉谋复兴;一手托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幸福。” 会议的不同,表达着相同的心声,都要求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必须大写“人民”二字,用民生温度彰显城市新高度。 一语道尽代表心声,也引起热烈反响。 “精准扶贫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张利代表说,当前很多贫困村缺乏资源,难以找到合适的项目,建议认真研究贫困人口脱贫的长效机制,探讨资产扶贫方式,精准实施贫困村脱贫。 “脱贫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都离不开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陈宇代表建议探索以社区为服务平台,加强湖北本土专业社工队伍建设,将脱贫攻坚与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相结合,实施精准识别、精准扶贫。 邵桃荣代表则更加关注细节,希望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农村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投入,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除精准扶贫工作以外,教育、医疗等问题倍受关注。 教育公平成为新时代教育需求的热点。“建立强校与弱校、大校与小校之间的结对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朱幼菊代表提出,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李曼丽代表十分关注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要加大优质图书馆资源向农村地区、向基层投放力度。要在硬件、信息专任教师、课程设置等方面提高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整合城乡教师资源,实现双向流动。” 早期教育同样引来热议。“早期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教育。”张龙代表的观点得到路钢、彭丽敏等代表的认同。路钢代表呼吁更多关注低龄儿童的照护问题。彭丽敏代表提出,政府要做引导性投入,带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强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早教和托幼社会保障体系。 来自医疗战线的叶小缅代表强调,医改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顶层设计要充分考虑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深入调研,注重医改方案的可操作性。 长期关注医疗问题的杨云彦代表提出,发展分级诊疗是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其关键点在基层,要接得上、承得起。远程诊疗是实现分级诊疗的有效模式,建议大力推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