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全力打造代表工作荆门样本
2017年第9期 —— 调查研究 作者:◆文/ 钱先发

    近年来,荆门市人大常委会把做好代表工作作为彰显人大工作活力的有效途径,紧跟形势,把握大局,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完善,搭建全新舞台,丰富有效载体,强化履职保障,代表工作不断推陈出新,代表履职实践得到广泛认可,全国各地50多个市州、100多个县乡人大相继赴荆门考察学习,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抓培训:为代表履职“补脑子”

  组织人大代表学习培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作为提升代表工作水平的基础,在代表培训方面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一是举办培训班集体“充电”。新一届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后,对364名市人大代表及时举办“上岗”专题培训,采用选学文件、专家辅导、现身说法、讨论交流等方式,使代表掌握一定的人大理论知识、履职的基本技能,以饱满热情踏上新的征程。二是结合代表活动选学。组织代表参加小组活动、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时,事先围绕活动主题及活动程序、活动要求,组织选学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以便代表规范正确行使权利,在代表履职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和水平。三是提供资料辅导学习。为每名代表免费订阅《中国人大》《楚天主人》《人民代表报》等报刊杂志,寄送《常委会公报》《荆门人大工作》,同时编发代表履职读本,供代表平时学习之用。四是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开通荆门人大官方微信,及时发布有关人大信息,方便代表了解人大工作动态。五是组织安排“搭车”学习。分批组织代表赴全国人大培训基地学习,外出考察学习交流,增长见识。有计划安排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便于代表知情知政,了解人大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从中得到启示。

       重载体:为代表履职“搭台子”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思路,拓宽代表活动渠道,抓好代表活动载体建设,充分调动代表依法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对“一府两院”进行有效监督。

    一是高位推进“代表之家”建设。目前全市有各级人大代表5000多人,在代表较为集中的城区,实行各级代表分级单独编组;在代表较为分散的农村,实行各级代表混合编组,全市已建立各级代表小组271个。领导干部代表全部编入原选举单位的代表小组,以普通代表身份参加小组活动。代表小组全部按照“七有”标准进行建设,即:有固定场所、有规章制度、有学习资料、有工作计划、有活动经费、有履职档案、有活动成果。通过建设“代表之家”,让代表们都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二是深入开展代表小组活动。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针对罗汉山采石场盗采、塘口复绿问题,连续5年跟进监督。截至目前,29家采石场全部关闭,复绿面积达1800多亩。围绕漳河水库环境保护,组织代表多次专题调研并约谈相关单位负责人,5年来督促相关部门拆除网箱620多个,拆除拦网拦汊和筑坝拦汊80多处,使漳河水质保持在一类标准。三是不断改进代表活动方式。在代表活动中,变明察为暗访,不事先通知被视察单位,直接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变集中视察为分散视察,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变室内活动为室外活动,把代表小组活动融入社会,防止活动枯燥无味。四是广泛开展代表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党委工作中心,连续两年开展“千名人大代表进千企”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市5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深入1100多个企业开展调研,每5名代表编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联系一家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融资需求、证照办理、用工用地等方面的困难。指导各县市区深入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三创三比”、代表接访选民、代表进机关等活动,这些亮点工作受到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肯定。五是组织代表旁听庭审。市人大常委会选取群众关注度高的重大案件,先后组织200多名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凡是人大代表听审的案件,当庭宣判率和调解率高,没有改判和上访问题。

       强服务:为代表履职“壮腰子”

   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离不开人大常委会创造条件,提供服务,给予保障。市人大常委会从七方面着力,切实强化服务保障工作。

    一是加强同代表的联系互动。每年年中,主任会议成员带队集中走访代表,收集意见建议,并及时向政府通报情况,督促办理。每位常委会组成人员每年联系代表不少于5名,联系不少于4次,重点联系生产一线的代表。主任会议成员和专工委主任每人联系12个代表小组,积极主动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二是开通代表建言绿色通道。方便代表通过网络、信函、电话、电子邮件向人大常委会反映情况,对代表提出的建议及时向市“一府两院”交办,将办理结果向代表反馈,做到件件有回音。三是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常委会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邀请相关代表参加;开展工作评议,邀请相关代表参加评议调查、视察和测评表决;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广泛征求代表意见。5年来,共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400多人次,参加立法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专题询问等工作1000余人次。四是及时编印代表通讯录、制作代表证,方便代表相互联系和依法开展各项活动。五是拓宽代表知政渠道。先后推荐300多人次代表参加电视问政,担任政府及部门的行风评议监督员和公检法机关的警风警纪监督员,全面履行监督职能。六是及时向县市区下拨代表活动经费。将市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由人均1500元提高到2000元,保证代表活动顺利开展。七是加强优秀代表履职事迹的宣传。市人大常委会与媒体开办“代表风采”“人大在线”专栏,让群众及时了解代表履职情况,增强代表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5年来,共制作30多期电视节目,编印1册代表风采,制作1部专题纪录片。荆门市“人大在线”栏目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为“全国十好电视栏目”。

       谋创新:为代表履职“探路子”

  市人大常委会把制度建设提到重要位置,结合人大实际,完善了相关工作机制,以机制创新规范引领代表工作。

    一是创新“代表双联”工作机制。5年来,先后制定出台市人大常委会联系市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联系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市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述职、市人大代表履职考核等办法,对代表履职活动进行量化考核,不断规范代表联系群众、述职以及履职考核的内容、方式和服务保障,持续加强常委会同代表、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规范代表履职行为,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二是创新代表建议办理机制。相继出台市人大代表重点建议办理情况测评办法、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规定、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结果第三方评估办法。为增加办理工作透明度,将建议承办单位、责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汇编成册后发放每位代表,通过报刊网站向社会公布,将办理结果在人大会议上印发。对重点建议进行满意度测评,每次测评前承办单位负责人向人大报告重点建议办理情况。为扩大代表知情权,常委会代工委积极开展“建议督办月”、建议办理满意度复核等活动,促进建议办理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同时有针对性采取重点督办、专门督办、对口督办、跟踪督办、回访督办等方式,提高了建议办理效果。三是创新规范代表履职机制。制定出台代表闭会期间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明确了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的内容和形式,对国家机关负责人和代表工作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代表可就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约见要求。在具体约见活动中,代工委全力做好统筹安排和服务保障,在约见后认真对建议办理情况跟踪督办,有效拓展了人大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途径。

                                            (作者系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