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用心用情结对帮扶
2017年第9期 —— 代表天地 作者:◆文/郝光益 图/本刊资料

    2016年初,按照县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统一部署,秭归县沙镇溪镇倒座铺村贫困户张兰芳、梅云田、梅童春有缘被确定为我的精准扶贫对象。一年多来,我认真履行职责,脚踏实地,摸索出 “四用”扶贫模式,达到了预期效果。精准扶贫户除其中1户属民政兜底对象外,其余均达到脱贫标准,实现了如期脱贫的目标。

    用脑,吃透政策。在精准扶贫工作“作战”前,为了丰富自己的大脑,让群众能精准掌握党的富民政策,我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学习了中央、省、市、县委关于精准扶贫的政策。如“精准扶贫到户”、“特色产业发展”、“教育扶贫助学”、“健康扶贫”、“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等共13个扶贫政策,若有不懂之处,还专门请教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士,做到真学、真懂,不做“局外人”,不当“门外汉”。行动中,我及时把握扶贫对象户的“敏感点”,将所学的扶贫政策完整地宣传到户,做到不漏不错,让扶贫户都能够享受党的扶贫政策的温暖。

  用心,掌握实情。克服官僚主义,情况清楚,随时做到心中有数,是做好扶贫工作的“第一道工序”。自进村入户后,我总是耐心地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找准他们致贫的真正原因,摸清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然后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通过几次“登门拜访”,我全面掌握了贫困家庭的基本情况。张兰芳,现年66岁,家庭人口2人(实际3人,因儿媳妇婚后户口没迁移入户),该户属智力低下对象,家庭长期贫困,住房也年久失修;梅云田,现年55岁,家庭4口人,小女儿在武汉读大学,属因学致贫对象;梅童春,现年50岁,1个人,聋哑人、腿残,属民政兜底对象。情况清了,对策也明了。

    用情,乐攀“穷亲”。在“结对子”精准扶贫期间,我总是用一种最纯朴的心态视扶贫户为亲人、为挚友,乐攀“穷亲”,以诚相待,注重心灵的沟通,注重细节和小事,让他们也视我也为亲人和朋友。梅童春虽然耳朵听不见也不能说话,但他能“识字”。一次,我去看望梅童春时,刚走到他门口,见我就大怒,嘴里还不停地嚷着什么,当时,我就意识到他也许认错人了。当我拿出“扶贫工作手册”并写上我的名字,他才脸上露出笑容,连忙招呼我进门入座。原来,听邻居讲,就在几天前,梅童春刚从一个卖东西的人手里赊了点货,约定过段时间再付账,那人刚好与我长得很像。梅童春误认为我是找他来收账的卖货人,所以便出现开头那一幕。还有一次,雷电交加,大雨磅沱,“我家的新房子漏雨呀!”梅云田从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声音。于是,我迅速给人大机关扶贫工作队负责人和该村第一书记打电话,请他们立即赴现场采取措施,解决梅家“燃眉之急”。次日,梅云田回电话说,村干部已帮他把新房漏雨的问题解决了。自进村入户以来,我先后共7次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帮助制订发展计划,寻求发展项目,解决实际困难;逢年过节,我还经常以电话方式,嘘寒问暖,关心问候。

  用力,务实重行。扶贫,关键是要扶“志”,精准扶到“点子”上,帮助寻找一条能致富、“稳得住”的新路子。扶贫户梅云田能干且有经营头脑,过去有养牛经验。开始走访慰问时,得知他有继续养牛的想法,我便鼓励他坚定信心,重操就业,若有困难我可以帮助协调解决。结果去年梅云田成功养殖10头黄牛,纯收入8万多元。前不久在异地扶贫搬迁新居见到他时,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不仅住上了政府分配的新房,今年已出栏6头黄牛,“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你给了我脱贫致富的信心!”据村干部介绍,现在,梅云田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牛大户。

                                            (作者系秭归县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主任)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