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激励并扶助基层同志扎实工作,多培养廖俊波式的干部,关系到我们党执政的毛细血管健康,也直接影响着“两个一百年”的追梦实践。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都进入攻坚期,“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要求更为突显。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成就百年大业,离不开基层脚踏实地、一砖一瓦的实践。“不是在基层,就是在赶往基层的路上”,廖俊波不忘初心、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正是这种品质凝聚起了无穷的力量,让经济发展长期位居全省倒数第一的福建政和县,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进入全省发展十佳县行列。基层党员干部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廖俊波带领政和人民实现跨越发展的故事充分表明,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只要领导干部撸起袖子真抓实干,再难啃的硬骨头也能拿得下。
用人之本,在于历练。古人有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自秦以降,县域治理在国家整体治理中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领导干部在基层一线汲取足够的实践经验,无论对个人发展还是对事业贡献来说都至关重要。廖俊波同志曾说:“能够当一个领头人,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正是这样的基层情结、民生情怀,促使他忘我工作、勇于担当。基层是大有可为的舞台,基层也是知识丰富的课堂。像樵夫一样披荆斩棘干事创业,像春笋一样节节拔高增长才干,领导干部就能把“基层之书”读通、学实,真正当好党在基层治理一线的总指挥。
用人之要,在于选任。党的事业,呼唤千百万个廖俊波式的干部。其实,不少基层干部都很优秀,如果不用心去发现和培养,一些人往往难以在实干中脱颖而出。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谋划好干部“想干事、敢干事”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好干部才能层出不穷。从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到关键岗位上的“关键少数”,都是我们事业前进的中流砥柱,让他们付出得到回报、耕耘得到收获,是组织人事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最近,对于一些在扶贫工作中成绩出色的“一把手”,一些地方已经在试行“提拔不离岗”,既肯定了他们的工作成绩,又避免了干部调任之后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减速断档的问题,这也为未来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
有句谚语说得好:“想着自己的人被尘土埋没,想着群众的人威名远扬。”从焦裕禄到谷文昌,再到廖俊波,总有一种精神鼓舞着我们,总有一种榜样鞭策着我们。我们的制度设计,应该多向这样的干部倾斜,学习这些心系人民的时代楷模,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基层干部提出的要求,落实到全心全意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的行动中,一定能取得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