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旬,正是小龙虾上市的时节。凌晨5点,天刚蒙蒙亮,在江汉平原“中国小龙虾之乡”的潜江,田间地头已一派忙碌,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早起的虾农正将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装箱待售,闻讯赶来的商贩正忙着称重、搬货,带着新鲜水汽的小龙虾将会以最快的速度被运到各大小市场,成为人们念念不忘的美食。清晨8点,熊口镇赵脑村的村民汪江在忙碌了3个多小时后终于可以歇口气了,他点了点手中厚厚一叠百元大钞,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今天的毛收入有3000多元,按照今年的行情,我这22亩虾池应该有12万左右的收入。”汪江笑吟吟的介绍道。像汪江这样光养虾收入就有10几万在赵脑村并不是个例,全村200多户养殖户户平收入都超过了10万元。而在4年前,汪江仅靠承包的土地收入还不足以养家糊口,变化源自2013年开始的企业与农民互利共赢的“华山模式”。
“‘华山模式’是适于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模式”,潜江市人大代表、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尹纪珍介绍道:“经过几年实践证明,我们摸索出的‘反租倒包、虾稻共作、互利共赢’的模式以农民为主体,企业为主力,实现了企业与农民、村集体三方共赢。”
勇闯新路 做产业扶贫的探路者
2013年,熊口镇被纳入全省21个“四化同步”试点示范镇,华山公司在全镇考察后,选择在全镇经济最为薄弱的赵脑村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当时的赵脑村是脱贫‘老大难’,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交通不便;全村都是典型的冷浸湖田,粮食产量低,村集体资产为零。”谈起当时的困难,赵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常洪记忆犹新。
给钱给物不如给项目,华山公司经过前期调研,决定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把赵脑村传统的农户分散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的模式改为虾稻共作模式,即在稻田里套养小龙虾。这样一方面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原料来源不稳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带动乡亲们致富。
首先,华山公司以666元/亩的价格整村流转土地1.21万亩,斥资6500万元,进行大规模连片整治,建成40亩左右为一格的“虾稻共作”养殖单元260个。然后企业将整治好后的养殖单元格以相同的价格优先承包给该村的贫困农户,租期5年,农户成为二级经营主体。
“与那种土地流转后农民仅仅获得租金和打工收入,难以分享现代农业更高效益的模式相比,华山模式把农户的利益直接与生产经营效益挂钩,大大的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增收致富脱贫效果明显。”尹纪珍介绍道。
赵脑村土地平整后,实现了地增多、粮增产、田增效的现代高效农业:新增耕地3390亩,2016年粮食产量达1360万斤、净增1000万斤,收获精品小龙虾350万斤,去年仅小龙虾的收益就达到5460万元。赵脑村也由昔日散乱的村庄变身为万亩虾稻共作基地,新修了几十座涵闸泵站、疏挖了通城河、种植了十万棵绿化树,放眼望去“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好一派现代田园风光。
“华山模式”还建立起了农民增收、集体增利、企业增效的新型利益链条。农民增收——村里反租倒包农户保守估计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由于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农民是“轻轻松松把钱挣”;没有反租倒包的农民可到华山公司务工,月平收入2500至3000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由原来的不足万元提高到1.9万元,户平纯收入达到8.1万元,全村无一户贫困户,成为附近有名的富裕村。村集体增利——500亩集体土地流转可获取租金50万元,村集体通过参股合作社可获得经营收入,村集体现在每年收入达100万元以上。村集体的腰包鼓了,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也变强了,2016年赵脑村农民合作医疗个人支付部分的2.3万元就由村里统一支付,农民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村组织的凝聚力也大大增强。企业增效——华山公司每年可稳定获得400万斤左右的优质小龙虾,加工业有了可靠保障。特别是支持了虾壳提炼及甲壳素项目,形成了从低到高的全产业链;可稳定获得每年1000万斤的有机稻谷,保障了新拓展的优质大米加工需要。村民成为企业的工人,保证了企业稳步发展。
复制拓展 做产业扶贫的引领者
“华山模式”在赵脑村的成功坚定了尹纪珍代表通过小龙虾养殖业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决心。公司就近联片复制拓展“华山模式”。以赵脑村基地为核心辐射周边瞄场等9个村,建起连片基地10万亩。另外,在条件较差、脱贫任务较重的渔洋镇跃进村、毛桥村进行跨区域复制拓展。跃进村拓展总面积2101亩、可帮扶贫困户124户,毛桥村拓展总面积2500亩、可帮扶贫困户113户。华山公司与市工商扶贫工作组进行认真的调查摸底后,明确了“产业帮扶,整体脱贫,造血固本,齐奔小康”的思路。华山公司采取按25斤/亩的标准免费为每户提供虾苗,为每户提供银行担保贷款2万元,提供年收入不低于3万元的就业岗位,对于特困家庭实行虾池租金免收等措施,为区域内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充分保障,持续发展后劲充足。
截至目前,在华山公司的引领带动下,共有三个乡镇九个村99810亩土地进入了“华山模式”产业扶贫之中,该地区有农户4581户,18517人,其中贫困户1121户,4133人。计划通过逐步复制“华山模式”,使该区域内的贫困农户在2017年末全部脱贫。
强筋壮骨 做产业扶贫的支撑者
精准扶贫要扶在根子上,解决好造血固本,才能形成持续发展。华山公司通过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在做稳加工出口的同时转型内销,拓展国内销售市场,实现了国内首家小龙虾即食内销产品工业化生产,打造了“虾小弟”品牌,提升了小龙虾的品牌价值。同时延伸产业链条,投资2.1亿元,新建了保健食品车间,开发了甲壳素保健食品和医用敷料。“虾味虽美、皮壳难消”。华山公司找到了点石成金、变废为宝的“独门绝技”。从虾壳中,应用遗传基因工程提取甲壳素。依靠科技的力量,不仅解决了废弃虾壳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因甲壳素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高科技高额附加值,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动能,成为农业现代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范例。目前华山公司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硬件最优的水产品及甲壳素深加工示范基地。
“只有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才能在种养环节让利于民,才能打赢扶贫的攻坚战。”尹纪珍深情的说道:“我从小就生在、长在这片土地上,对家乡、对乡亲有很深的感情。作为人大代表,我要主动行动、主动作为,发挥产业优势,精准帮困扶贫,带动基地片区内的所有农户全部率先进入小康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