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唤醒大山的人 ——记全国人大代表王光国
2017年第3期 —— 代表天地 作者:◆文/本刊记者 楚仁 图/周霆
王光国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土家“愚公支书”。店子坪村的主干道由水泥铺设而成,如一条长蛇般一圈又一圈地盘桓在山腰上。这里山路险峻,坡陡弯急,行走其中,一边靠着高山,一边抵着裸露的石壁,山底有石子铺盖的洋芋河。在这穷乡僻壤,沉睡千年的大山正在被唤醒。村民异口同声地说,王光国,就是唤醒大山的人。 追梦深山凿路通向远方 曾几何时,店子坪村交通闭塞,村里小伙找不到对象,村民上学、就医、赶集只能沿着悬崖峭壁上的古盐道,前往15公里以外的高坪集镇。 “从我记事时起,村里先后有6个人跌落山崖。”王光国说,“修通公路,架起大桥,是店子坪村祖祖辈辈的共同梦想。”河对岸农家小楼鳞次栉比,店子坪绝大多数村民依旧住在土墙瓦房里,村里28岁以上的“光棍汉”有40多个。2002年,王光国当选为村支书后,打开南山门、修通去高坪的路,成了他的头等大事。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苦于没有修路资金,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再也等不起!2005年元旦刚过,经过商议,王光国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向大山要路,誓将天堑变通途”。开路,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路,连通村里和高坪镇、直达县城!村民大会上,王光国话音刚落,会场就炸开了锅。村民认为修路是天方夜谭。修路,谈何容易,钱从哪里来?绝壁怎么凿得开?有老人甚至闹笑起来:“国娃子,你在开玩笑吧,从这儿能修得过去公路?”“要能接通到河对岸的路,我把姓都改了!” 开完会深夜回到家,王光国脑子嗡嗡作响,瘫在椅子上。“娃子,认准的事就要坚持,修路,咱家带头出钱!”父亲王从新深悟儿子的一片苦心,与他促膝长谈,“做一件事,结果无非成功或失败,只要不断努力追梦,总有一天梦想成功!” 恒心搭起通天道,村民被王书记的坚韧打动,终于在修路倡议书上按下红手印、签上名字。腊月初九,100多个村民打响了“移山”开路第一炮。 为了筹集资金,王光国毅然关掉自家养猪场,把猪仔全卖了,捐出3000元,全心投入到工程中。工地上没钱,他将妻子娘家1500元积蓄也软磨硬泡“挪用”进去。面对崇山峻岭的阻隔,王光国和村民们不甘心、不退缩,坚信“苦熬不如苦干”,任凭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脚板把胶鞋磨穿,誓把天堑变通途。王光国和几个村民组长,事事做在前头。天刚亮,便从家里出发,走几公里山路赶到工地,天黑时最后离开。2011年初,新的驳岸筑起来了,硬是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一条公路,直通到山谷底。也在这一年,王光国“愚公移山”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感动了社会各界,各种捐赠纷至沓来。当年,架设店子坪大桥的规划获立项,2013年,阻隔店子坪村世世代代的洋芋河上,一座宽阔的大桥横空出世,“愚公支书”声名远播。 桥通、路通,前后历时8年!“村民耗近吃奶的力量才把这条路修成!”凝望眼前九曲回肠的山路,王光国感慨万千,“以实际行动让村民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作为领头雁,就要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为村民服务的过程中。” 有付出就有收获,“愚公支书”王光国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村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与此同时,各种飞黄腾达的机会也接踵而至,是离开,寻找新的平台;还是留下,坚守一方土地?他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不改初心,永葆本色,扎根基层奉献家乡终身。 2013年底,省里面向村干部招录公务员。王光国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录用。 然而,在征求意见时,他却主动放弃留在乡镇机关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坚守店子坪。 “好好的镇领导不当,非要继续当村官。”很多人惋惜不已,家人也不很理解。后来在一次全县事迹报告会上,王光国真情流露:我从未想过离开,因为“我的根在农村,我的力量来自于村民的期盼”。他回村干劲十足,精心忙碌,一个个“宝贝规划”从梦想变成现实,小山村发生大变化。“事业大了、名气大了,但本色没变,一点架子也没有。”提起王书记,63岁的老党员何培贵竖起大拇指点赞。 痴心不改上下求索闯富路 仲春时节,店子坪蓝天如洗、远山如黛,满眼郁郁葱葱。沟畈里,连片的猕猴桃已结果。道路旁,一排排新居依山而建。白墙黑瓦、拱檐花窗,在蓝天映衬下,独具特色。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山穷水穷人穷,村民“吃着洋芋头、烤着疙瘩火”,人均年收入不足2400元,沉睡千年的大山正在被唤醒。 “这些都是当年王书记带领我们种的。”说起王光国,刘宏香老人十分感激。这几年猕猴桃挂果,她家一亩地每年就赚了3000多元。这样的收成,几年前,刘宏香想都不敢想。和全村189户村民一样,她家地里,全是祖辈留下的“老三样”,包谷、土豆(洋芋)和红薯。望天收,遇到天干或多雨,混个肚儿圆都很难。 再不能这样穷下去。自带领村民绝壁开路之时起,王光国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山村贫穷的面貌。然修路不易,致富更难。一个平均海拔1200米的小山村,一无资金,二缺资源,发展靠什么破题?他为此日思夜虑,冥思苦想。 一次,在附近的花坪乡参观,看到那里的关口葡萄长势喜人,他便暗自琢磨,温差大的地方,葡萄口感好,店子坪气候条件不错,也能发展。说干就干,回到村里,他立即找来500株葡萄苗试种。 高山地区,适宜种植魔芋、厚朴、烟叶。王光国和村干部商量,决定由党员先试种,再向村民推广。就这样,边试边干、边干边学,发展的思路渐渐清晰。 2012年,建始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王光国又看到了希望。他果断决策:发展猕猴桃产业,向特色产业转型。 不种洋芋种洋桃?村民一下炸开了锅——“洋芋还能当个饭吃,这猕猴桃咋能天天吃?”“洋桃3年才挂果,亏了算谁的?”有人甚至公开抵制,王光国跑县城费老大劲争取的免费种苗,分到户后,好些被直接扔掉。他没有气馁,为说服大家,带头把自家8亩田地都种上猕猴桃,还专门买来几大盒猕猴桃,请村民品尝。“这猕猴桃卖到7元多一斤,销路很好。”渐渐地,村民们打消了顾虑。王光国趁热打铁,邀请农技专家上门,指导培训。这一年,店子坪发展猕猴桃300亩。 产业要做大,还得靠龙头企业。王光国四处奔波,通过朋友牵线,终于联系到一家上海企业,投资145万元成立德鑫农庄公司,租赁村民土地,打造150亩连片有机猕猴桃基地。 如今,猕猴桃、魔芋、烟叶,已成为店子坪的“新三样”。这两年,猕猴桃全部被德鑫农庄收走,每亩收入约3000元。受益于此,短短几年间,店子坪村人均年收入已在全乡28个村中,排名由垫底跃至第2位。 从去年开始,王光国忙碌一件新事:挨家挨户收购土豆和生猪。土豆按规格包装,生猪是没有喂复合饲料的无公害猪,二者都贴上“愚公”品牌,发往江苏省江阴市山泉村。 把山里的土特产卖到沿海,这是店子坪村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机缘,缘于一次相识。2013年10月,在央视“最美村官”颁奖典礼上,王光国认识了山泉村支书李全兴。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缘。次年4月,李全兴带队来到店子坪,深受感动。当即决定捐资援建一所山村幼儿园,当年竣工,一流的设施吸引周边乡镇、甚至重庆巫山的小孩前来就读。 王光国认为,要摆脱贫困,就不能坐等人家来做慈善,必须建立一种长久、双赢的合作机制。在他的提议下,双方达成协议:店子坪向山泉村销售土豆、生猪,只要保证产品绿色无公害,价格可高出市场零售价五成。随后,他带领村民成立愚公果蔬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标准,设计纸盒包装,又专门注册“原汁”、“愚公”商标,以品牌形象闯荡市场。除了土豆、生猪,如今店子坪村的红心苕、猕猴桃,也正一车车源源不断销往山泉村。 在县法院的帮扶下,店子坪开通了村级电商平台。下一个目标,就是借助互联网把店子坪的土特产卖到全国。 路通了、特色产业起步了,王光国又开始了新的盘算。“我们这里保留了原始生态,空气含氧量高,旅游开发潜力很大。”这些年走南闯北,他明白青山绿水的珍贵,也清楚绿色发展才是小山村的唯一出路。 特色民居改造,他要求房屋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全部“白墙黑瓦、拱檐花窗”。“既少占耕地,还能保留田园特色。”村容村貌建设,他提出“房前屋后林果化”,让绿色植物与特色民居相映成趣。店子坪旧貌换新颜,变化翻天覆地,处处郁郁葱葱,整洁清爽。水泥路、灭蚊灯、自来水、太阳能路灯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一个“山中有城、城里有山”的休闲山村,雏形初现。 去年,省旅游委规划专家正式进驻店子坪;县里出资100万元扶持打造“农家乐”接待点;附近4A级景区石门河的旅游公路,也已修好。店子坪,正是这条线路上的“天眼”。王光国说,旅游业火了,沉睡的大山才算是真正地苏醒。 “通过创业培训,今后的店子坪村将实现‘家家有故事,户户有特色,人人当导游’。”王光国描绘起未来发展。创业培训是“旅游富村”计划的关键一步,提升店子坪村“文化软实力”。去年开始筹建红色教育基地“愚公干部学校”和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当年9月,学校正式开班教学,学员们住进老百姓家,白天上党课、参观交流,晚上近距离倾听百姓讲述“愚公故事”。累计有近万人参加培训,为村里带来收入近100万元。 以心换心甘做村民“提鞋人” 上桃源、下桃源……云雾缭绕的店子坪,有很多美丽的小地名。可是,哪有世外桃源?严酷的自然环境,让村民心里都憋着气儿。前些年,村里连会都开不拢。好不容易组织放电影,就有人跑到前面,大声叫骂。 “村干部就是村民的‘提鞋人’。”王光国说,以心换心心贴心,把村民当亲人,一心一意为村民办事,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如今,遇上急难事,村民首先想到的是王书记。对新项目想不通,王书记一番话就能说通。邻里纠纷、利益之争,王书记出面,准能调停。从“百呼无一应”到一呼百应,作为村支书,王光国甘做村民“提鞋人”。 特色民居改造,是2014年从州里争取到的试点项目。新建土家民居补贴3万元,改建补贴1.5万元。 听说国家补贴建房,手头宽裕的村民暗地较量,看谁家新房更洋气。“房子要统一样式,还要保留土家木厢房,村里要搞土家休闲游。”王光国一席话,给村民泼了盆冷水。“压脊镶边,花格子窗,净花冤枉钱!”店子坪人向往的是玻璃窗、混凝土的“洋房”,没人愿做土房。 王光国拿着图纸,挨家挨户上门,设计改造方案,计算成本。一番经济账算下来,一些村民意识到,改建房子,花费不大,还能保留木房子的冬暖夏凉。思想疙瘩解开了,村民纷纷跟着改建。黛瓦白墙,飞檐翘角,如今,土家小楼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韵味十足。 “其实,比贫穷更可怕的是村民安于现状,不愿改变观念和思维方式。”王光国说,这些年,村里每件大事,都是从改造村民的传统观念开始。“村民的想法赶不上趟很正常,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替他谋划,理说不通就先干给他看。” 年近50的村民张世荣精神头很足,完全不像个肝病患者。“没有王书记,我早就不在人世了。”2002年,他被县医院诊断为肝腹水,住院半个月,2万元钱花光了,病情却没有好转,医生判断“只有5年光景”,绝望的张世荣决定返回店子坪。走了一天的山路,流了一路的眼泪。得知消息后,王光国连夜赶到张家,“我一定想办法治好你的病!” 晨光微曦中,王光国带着干粮出发了,找乡里、找县里,找帮扶单位,软磨硬泡。那时,农民还没有新农合,一个多月后,医院答应把张世荣列入帮扶对象、免费救治。出院后,张世荣坚持服中药,身体逐渐好起来。 把王光国视为恩人的村民,店子坪村还有不少。81岁的“留守”老人刘太白,一部老式手机里,仅存3个号码,儿子、女儿和王光国,“有事就找国娃子”。 七组村民谭大志先天性下颌骨发育不全,被列为重点贫困户。2014年种植烟叶时,因为没钱买肥料犯愁。王光国为他担保贷款1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去年,他种植了20亩烟叶,收入4万多元。“村民有难处不找我,我的心里才难受呢!”王光国说,店子坪人都是自己的亲人,谁家有点啥事,他都放不下。 前些年,王光国出门时,包里总是鼓鼓囊囊的,装着为村民代办的各种证件。2014年7月,店子坪在全乡率先开通了网上党群服务中心,如今,村民交电费、办社保、开证明,“轻轻一点”就能搞定。 其实,上任之初,年轻气盛的王光国曾经因为农网改造跟村民动过手。多年以后,回想起当初的鲁莽行为,王光国还心存愧疚。那天晚上回到家,父亲和他交心:“村民永远是对的,村里的事,要心平气和跟大家讲清楚。”这句话至今让王光国刻骨铭心。 此后,凡是涉及村里的重大事项,都召开组级村民会议讨论,提交村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定期公开村务党务,及时公开低保和各种惠农政策补贴。“村民骂你几句,有啥子要紧?”王光国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当了村民‘出气筒’,过几天村民想通了没准还会给你赔个不是呢。” 不忘为民初心彰显担当 “娃子啊,千万不能忘本,路通了,还要让村民的荷包鼓起来!”“你现在是全国人大代表,不能只琢磨店子坪的事!”荣誉越多,老父亲的叮咛越勤。 “山区要想脱贫致富,最大的出路是修路。”修路的经历让王光国对路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深深地知道,对于山区来说,脱贫唯一的出路在于修通致富路。因此,每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王光国都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关于加大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的议案建议,他希望将店子坪村的有益经验推广出去,让更多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能够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实现脱贫致富。 2014年,王光国和高敬佩、杨琴等湖北代表团代表一起,再次提交“推动鹤峰高速公路建设”建议。“鹤峰不少村的情形,跟店子坪没有通路前一样。”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王光国也有一股“愚公”的劲儿。当年4月,王光国赴京领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奖时,再次找到相关部门负责人。“鹤峰是湖北唯一没有通高速公路的县,恳请支持!”“这条高速必经宣恩七姊妹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根据规定不能修建高速”。“高速通了,对宣恩经济也是个带动啊!”“我们跟环保部会商后,再想办法吧!” 回到店子坪不久,省环保厅邀请专家实地论证,研究调整自然保护区范围。 2015年年底,鹤峰至来凤的高速公路动工。听说喜讯的那天,王光国欣喜若狂,特意让妻子多炒几个菜,与老父亲畅饮几杯。“不可能的事,做了就有可能,不做永远不可能!”土家吊锅下,火越烧越旺…… 2016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他又针对武陵山片区交通建设提出了几件建议。一直以来,在武陵山区24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纵向铁路是个空白。王光国提出建议,希望分别将安张衡铁路和郑州至贵阳的高速铁路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铁路规划。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他认为这两条铁路的建设不仅能完善国家铁路高速客运网,还能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西线沿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王光国还着眼于已经修成的公路、铁路,认为“光有路还不行,还得让百姓们坐得上车”。因此,他提出优化高速互通出口和动车停靠点设计,以方便沿线百姓出行的建议。具体到村级公路网的建设而言,他建议,修通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将现有道路去弯取直并加宽,形成贯穿多个村的路网,以降物流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我是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就要为基层老百姓说话!”王光国深情地说,“人大代表职务非常神圣,给我提供了一个能为选民代言的平台,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村民也众口一词感慨地说:“自从当了人大代表,王书记已经不是村里的王书记了!” 在产业扶贫方面,王光国有着自己的思考。在多地调研的基础上,他总结得出“越是贫困的地方,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依存度越高”的结论。据此,他多次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和调研中,主张以生态建设打造绿色产业的方式推动农村脱贫致富。 由于教育体制改革,很多边远山区的学校被裁撤,大量农村适龄儿童只能到较远的集镇学校就读,很多家长不得不在城镇陪读照顾,变相加重了家长的负担。2014年,关注农村教育的王光国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呼吁重视陪读农民工群体,并建议从完善我国基础教育和新农村建设着手,将相关政策适当向农村落后地区倾斜,保障农村学生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 15年辛苦操劳,46岁的王光国黑发中夹杂着一根根白发,眼角也已爬满细纹。但他觉得人生很值,无怨无悔,村民信任和认可就是此生最大财富。 “当代表就要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秉承这样的坚定信念,王光国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他说,将一如既往不负重托,砥砺前行,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发扬当代“愚公精神”,当一名老百姓信任的好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