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阅读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几个杰出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伍子胥与孙武,帮助吴王阖闾富国强兵,打败了强大的楚国,成为春秋末期的强国。之后,孙武功成身退,埋头著述,留下了伟大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圣”,而伍子胥继续辅佐吴王夫差,争霸中原,最后被赐死;文种与范蠡,都是楚人,投奔弱小的越国,希望通过越国这个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加上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经过“十年教训,十年生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终于打败了强大的吴国,成为东南霸主。之后,范蠡审时度势,义无反顾地放下权力、地位、荣誉、利益,离开权力中心,泛舟五湖,入齐经商,成为中国儒商鼻祖,而文种不听范蠡劝告,继续留在勾践身边,最后身首异处。
他们中最令人钦佩的是孙武和范蠡。他们不贪恋权势,不贪恋地位,不贪恋丰厚的利禄,激流勇退,打开了一片新天地,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懂得放下,而伍子胥和文种却不懂,遭到君主猜忌,无法善终。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告诫我们,哪些该拥有,哪些该放下;什么时候该拥有,什么时候该放下。
实际上,拥有和放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拥有,是一个人 奋斗、拼搏的结果,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拥有的越多,包括权力、地位、金钱、声誉等,就标志着一个人能力越强、本领越大、也越成功;而放下则是为了更好的拥有。真正能放下的人,则不仅仅是本领和成功的问题了,而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升华。
放下,需要大智慧。时势,可以造英雄;时势,也可以毁掉英雄。孙武、伍子胥;文种、范蠡都是时势造就的英雄人物,孙武和范蠡,却靠自己的大智慧,洞悉了当时的时势,看淡了身外之物,飘然退隐,开始了新的追求:孙武专心著书立说,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著作;范蠡经商济世,被誉为“千古商圣”,都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神话。
放下,需要超人的勇气。孙武、范蠡当时所拥有的权势、地位、利禄、荣誉,都是至高无上的,也是来之不易的。他们成功的背后饱含了汗水、心血和艰辛付出。他们曾经的拥有是事业成功的象征,也是他们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的最好平台。但是,他们为了新的更大追求,实现人生新的梦想,毅然放下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如果没有超人的勇气,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放下,需要博大的胸襟。孙武、范蠡放下的不仅仅包括权力、地位、财富等物质的东西,还包括精神层面的东西。如范蠡因在吴国陪勾践为奴所受折磨和屈辱而对吴人产生的仇恨,孙武因在齐国所受迫害而对齐人产生的仇恨,当时,对他们的伤害都是至深的,常人也是无法承受的,但是,他们后来都将这些一起放下,不让他们干扰自己的判断和行为,影响自己新的追求和事业。如果他们没有如大海一样的胸怀,是无法坦然释怀的。
放下,需要超然物外的情怀。孙武、范蠡当时都拥有自己不懈奋斗得来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不知受到多少人的羡慕、仰视和嫉妒,但他们都把这些当做身外之物,轻轻的放下,如烟如风而过,去追求一种自由、平等、博爱、寄情山水的生活方式,追求一种精神生活的富足。范蠡弃官从商后,三次累资巨万,又三次将资财全部分给贫穷的老百姓,真正做到了“视金钱如粪土”,并将经商心得写成专著《致富奇书》,流传后世。
其实,他们放下的过程何尝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呢。孙武贵为吴国的大将军,范蠡则被封为越国的相国和上将军,勾践提出与其共享越国,他们的荣华富贵无人可及,这样的高位和权势,是来之不易的,既取决于他们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又凝聚了他们的艰辛付出和努力,甚至是生命危险,是他们几十年艰苦奋斗的结果。放弃这些,在思想上不知经历了多少激烈的斗争,内心不知经历了多少苦苦的挣扎。
当然,他们的放下,并不是消极避世。他们放下的是对物质享受的过多追求,放下的是精神层面的“垃圾”和糟粕。经过痛苦的“凤凰涅槃”后,他们摆脱了种种羁绊,以新的精神风貌迎接着人生新的挑战,经受着人生新的考验,带给他们的是自由、轻松、快乐、幸福和新的追求、新的更大收获。同时,也给历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文化遗产,受到了世人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