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甜滋润三峡水,香飘万里宜昌茶。宜昌,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浓厚,茶产业发展迅猛,是农业部确定的国家优势茶叶产区,也是湖北省四大茶叶基地。截至2015年,全市茶叶面积达到80万亩,茶叶总产6.8万吨,茶叶面积、产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宜昌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茶产业发展,聚焦茶叶质量安全工作,以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活动为契机,综合运用专题调研、督办代表建议办理、集中视察等多种监督手段,不断强化对茶叶质量安全工作的监督,积极回应人大代表和群众对宜昌茶叶的关切,大力助推宜昌茶产业健康发展。
专题调研促使政府高度重视
“十二五”时期,宜昌市委、市政府提出将茶产业打造成百亿产业,建成湖北第一、中国一流的茶叶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从2012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将茶产业发展作为监督议题,并将监督的重点确定为茶叶质量安全。常委会组成人员先后多次深入到夷陵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等茶叶主产地,实地走访调研茶农、茶叶生产企业、茶叶经销商,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当地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情况汇报,详细了解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情况,全面掌握茶产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基层干部群众、茶叶生产企业均反映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茶叶质量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和日常监管。”市人大常委会在关于全市茶叶质量安全工作的专题调研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当前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提出了要进一步重视茶叶质量安全工作、成立茶叶质量安全整治工作专班、加强职能部门联合执法等意见建议。
市政府对人大常委会的意见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专题研究,组建了全市茶叶质量安全整治工作专班,明确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局牵头负责,落实茶叶质量安全的宣传引导和日常监管的责任。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茶叶质量安全综合整治行动。
督办建议督促部门强化监管
“要全面提升茶叶安全卫生质量,从制度层面,要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通过立法来规范、约束、监督、惩处;从生产层面,要从源头抓起,保证所有茶园茶叶的安全卫生。对于符合标准的要实行全面补贴,确保消费者喝得放心,喝得健康。”日前,宜昌市人大代表、鑫鼎集团董事长何文忠在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茶产业调研时,再次就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提出建议。
从2013年开始,陆续有市人大代表提出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呼吁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茶叶农资综合管理,强化茶园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保证茶叶质量安全;加强茶叶加工环节掺杂使假的监管,逐步提升宜昌茶叶的质量和信誉。市人大常委会将这些建议列为重点建议督办,以督办为突破口,强化跟踪监督,督促和支持市政府以及职能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办理结果让代表满意。
茶叶质量安全与否,种植和加工环节是关键。2015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宜昌市茶叶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方案》,确定用3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茶叶质量安全综合整治行动。
在整治过程中,市农业主管部门一方面加强茶叶投入品的监管,严格执行农药生产许可制度,严格落实购进备案制、经营专柜制、购销台账制、购买实名制和公开承诺制,推行农药经营门店诚信体系建设,实行“红黑榜”发布制度;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茶园标准化生产,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有机肥为重点的沃土工程,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保持茶园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从源头上加强茶叶质量安全工作。
针对茶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掺杂使假、陈茶翻新、虚假标识等问题,茶叶主产区政府和职能部门利用电视开办了专题节目,大力宣传整治工作,推介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的企业,曝光违法违规、掺杂使假的企业。同时,采取交叉检查、错时检查、夜间突击等方式开展整治,实现拉网式、全天候和全覆盖。据初步统计,2016年茶叶质量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共查处违法案件67起,销毁茶叶2.2吨,取缔黑窝点13个,立案25起。
集中视察推动长效机制建立
茶叶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建立,直接关系到茶产业的健康发展。2016年5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茶叶强市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的目标要求。不久,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再次对全市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视察。
视察组深入到重点产茶地和茶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详细了解茶产业发展情况,重点聚焦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在茶产业发展暨茶叶质量安全座谈会上,视察组听取政府和职能部门关于茶产业发展和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打算。“今后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应以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为重点,要让茶叶质量安全意识深入到茶叶生产、加工和消费的每个环节;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工作重点,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全面提高茶叶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张建一的话掷地有声。
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的视察意见,催生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出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结合茶叶加工小作坊较多的实际,制定下发了《宜昌市茶叶小作坊生产加工管理制度》,从市县两级监管责任、加工准入条件、生产禁止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范,为茶叶生产安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约谈和“黑名单”制度,各县市区监管部门与茶叶企业负责人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发现问题后直接约谈企业负责人,发现企业产品质量不合格、掺杂使假行为,一律列为“黑名单”,并在新闻媒体曝光。
随着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宜昌茶业从业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在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也在进一步提升。截至今年10月,全市共组织茶叶质量安全例行监测20多次,共抽取9个县市区的主要茶叶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的280批次茶叶样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7.8%,创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