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上,对“坚定”一词这样解释:意志坚强,永不动摇。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遭遇多大挫折,不管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都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初心”。
80多年前的长征路上,有这样一幕,竟让身经百战的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耿飚念念不忘。1934年10月17日江西省于都河边,渡口拥挤着准备渡河的红军和前来送别的百姓。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耿飚看见战斗中被炸伤眼睛的特务连谭排长,正站在路边努力地用双手摸索着与战友道别,缠绕双眼的白色纱布渗出了血迹,泪水从纱布下滑过稚嫩的脸庞。
当谭排长摸出面前就是自己的耿飚团长时,哇的一声哭了,他想跟队伍走。耿飚说:“伢子,莫要这样!我们很快就回来了!”谭排长知道耿飚是在宽慰自己,他哭着说:“团长,我伤一好就去追队伍!”隔着纱布仿佛也能看见谭排长那坚定的眼神。前行几步,耿飚回头一看,只见谭排长正使劲地撕扯着纱布,可纱布一圈一圈地缠绕在头上就是扯不掉。耿飚后来回忆说,这一幕他一辈子都没有忘。
在长征胜利后的80多年里,谭排长就像是一座路标,一直指引着战友前进的方向;谭排长就像是一座灯塔,一直照亮着战友们前行的道路;谭排长又像是一座丰碑,一直把对党忠诚镶刻在丰碑上,一直昭示着坚定的信仰。正因为千千万像谭排长这样对党忠诚,不畏惧困难的勇士,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今天行进在新的长征路上的力量源泉。
在长征胜利80年后的今天,长征将士的梦想早已变为现实,新中国也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30多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综合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有很艰难的一段距离;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个宏伟目标,可以说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这就是我们今天走的“新长征路”。
“新长征路”上,谭排长就像一座丰碑,正站在路边看着我们。我们要以谭排长为榜样,走好今天的“新长征路”,走好自己的“新长征路”。当我们面对困难时,要像谭排长那样乐观,像红军将士们那样勇敢面对、百折不挠,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只要对党忠诚,不忘初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攻不破的难关。
走“新长征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比长征更大更多的困难,这时,我们要想一想谭排长。不忘谭排长,就能始终对党忠诚,就能始终坚定理想信仰,就能对前途充满信心,就能充满乐观,就能一往无前。
80年前的长征路上,谭排长是旗帜,是榜样;80年后的今天,谭排长仍然是旗帜,是榜样。有一种坚定叫不忘;像谭排长那样不忘对党的信仰,对党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