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平衡,使人幸福
2016年第11期 —— 调查研究 作者:◆ 文/ 鲁定平
平衡,是人们为人处世的“黄金分割率”,处理得好,人生就会充满幸福;处理得不好,人生就会充满不快。 平衡的内涵及意义 平衡就是和谐。它要求我们:刚柔相济、取舍得当、盈亏相益、阴阳相合。 平衡,是客观规律对人的基本要求。人的营养平衡,健康就会得到保障;人的心理平衡,就会充满和谐;人的工作平衡,就会充满激情;人的生活平衡,就会充满幸福。孔子用“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以赞扬古代圣贤“取中”的至高德行。孔子倡导尽善尽美的为人处世之方,只有努力去做,社会才能进步,人的品德修养才能提高。这都告诉我们,在思想和行动上要遵循平衡规律,不能有偏颇。 平衡,是对自己情感的释放。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包容,充满爱;如果心里充满了不满,充满了更多的欲望,甚至充满了敌意,那么情感的天平就会倾斜,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工作生活就会不愉快! 平衡,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每个人,只有看淡了身外之物,包括权力、金钱、美色等,才能保持内心的淡定与淡然,才不会拼命的去争、去抢、去计较,才能保持心灵的纯净与明亮,心态才能平衡,才能静下心来深刻体会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美好!才会既让他人舒坦,也让自己愉快。 需要注意一些方面的平衡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工作和生活,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两件事,两者互相作用。 热爱工作。人大工作,是一个崇高的事业。一份好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面子”,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任何人都需要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个和谐的工作单位,对工作要充满热爱和尊重,对单位的形象要全力维护。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这是我们的本分,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人大工作程序性强,要求严格,代表了群众利益,我们都要认真对待。一个人在单位的分量取决于他的为人和做事。每一个人都要上对得起组织,下对得起群众,中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德、能、勤、绩得到大家的充分认可,才会有地位,有荣耀,才会为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生活要有正确的理解。首先,生活是工作的延续。体面的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的质量,来自于工作基础和精神的认知。其次,对生活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实际上就是要大家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既不要嫉妒比自己好的,也不要瞧不起比自己差的,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第三,在生活中我们要充满爱心。对家人充满爱就会使亲情变得浓厚;对同事充满包容,就会使单位变得和谐;对朋友充满友情,就会使友谊变得长久;对社会充满友善,就会使社会变得美好。那么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心灵与物质的平衡。心灵和物质的平衡,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有智慧的人,懂得让心灵和物质达到一种平衡的境界。物质是前提,心灵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两者相辅相成。 既不能忽视物质的东西,又要看淡物质的东西。比如,对金钱的态度,够用就行,略有储备以备应急,古人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金钱,是身外之物,过于看重,就会欲望膨胀,千方百计去贪腐,最后万劫不复。还有权力和美色,都是人们千方百计追逐的,但凡是过则“溢”,过则“罪”,过则“害”。 要注重心灵的修炼。心灵的纯净,需要豁达阳光。做到:积极向上、目标高远;信仰坚定、精神丰富;心胸宽广、容纳万物;性格坚毅、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看淡身外之物。尽情珍惜和享受生活,才能“身心”双修,让心灵得到升华。其实,心灵的修养和精神的修为,比物质的享受更重要。如读书、听音乐、体育锻炼、静思等。如果信仰缺失,精神空虚,物质生活条件再好,也如“行尸走肉”。 个人与社会的平衡。个人与社会是相互融合的。个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特别是单位,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要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归宿。社会又是每个个体组成的,而单位是显示个人存在的舞台,是个人的竞技场、大学校,是提升个人身价的增值器,是安身立命的客栈。社会可以肯定一个人,给你荣誉和地位,也可以否定一个人,让你无法存在和发展;既可以包容每个个体的对与错,也可以否定一个人的存在价值。 我们每个人都要理性地认识自己在单位和社会中的价值,既不能否定自己,又不能无限地放大自己的作用,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发挥作用,体现价值。 权力与责任的平衡。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大多数人都追逐权力,向往拥有权力,乐于行使权力,但是权力是用来为老百姓谋取利益的,而不是用来谋私的。不要为私心所蔽,不要为私欲所累。 有的人过于看重权力,过于欣赏权力的魅力,不惜一切代价去谋取权力,用权力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价值,用权力来谋取私利,最后让自己毁在权力之下。 实际上,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意味着义务,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和社会。有多大的权,就要担当多大的责,有多大的权,就要为老百姓做多大的事。 权力行使者,既不能缺位又不能越位。缺位,是没有尽到责;越位,是越权,干了自己不该干的事情。做到“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舍与得的平衡。舍与得相互影响。为了得去舍,叫功利,不以得去舍,才能获得更大的成绩,乐于助人者得人助,善于奉献者得众人。遇事多从别人的利益出发着想,这样更有利于达成你的目标。舍,实际上就是一种得,要舍得付出时间,舍得付出才华,舍得付出精力,舍得付出心血,才可以将工作做好,才能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荣誉、地位、报酬,如果不舍得付出,就不可能有回报。 世界上好的东西太多,人的欲望也太大,而人生有限,这些东西是要不完的,人的欲望也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所以,我们都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对自己得到的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平衡心理,才能活得洒脱,活得不累。 包容与严格要求的平衡。包容,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境界,是一个人修养达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流露,它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显得朴实和崇高。我们既要欣赏别人的优点,又要接受别人的缺点,因为,世界上没有完人。 能够包容的人,是幸福的人。他们都有一颗温润平和、安静圆满的心灵。包容性大的人,才能受到尊重。越是强者越宽容,越是幸福的人,越能欣赏接纳别人的好,而刻薄的人,可能源于能力的不足,源于心胸狭窄,源于自己的不幸福。我们要做一个包容性强的人,而不要做一个刻薄苛刻的人。 工作上必须严格要求。每个人都要敬业,都要学习上进,都要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追求完美,但要追求“工匠精神”,让每一件事情都对得起良心,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完成自己道德的修行。把工作当事业来做,对每项工作高标准要求,当做事业的一部分,这样才能越做越有味道,才觉得有成就感。你老应付,把每件事情当工作去应付,你很难有成就感,很难取得成就,再小的事,只要你把它当做事业来做,一定会找到感觉,一定能找到成功的喜悦。所以该批评时要批评,而犯错的人要勇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让同样错误不要重犯。 谦虚与自信的平衡。谦虚,是一种美德。只有宽容、大度、有修养、有能力的人才会谦虚谨慎。古语说的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水满则溢”。只有谦虚,才会虚心学习,向书本学,向身边的同志学,向历史学,向未来学。“满招损,谦受益”,也就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自明”是非常重要的。把自己放低点,别人就会把你看高点,宽恕别人,你才有更宽的路可走。 自信,也就是一种生活和工作态度。自信,可以使自己充满力量,让智慧迸发,利于解决困难和问题,但是不能自傲、自狂、自大。自傲、自狂和自大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也是能力不足的表现,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不足。所以,要把谦虚和自信统一起来。 怎样才能保持平衡 把握平衡的原则。适应性原则。即要主动适应环境、适应社会、适应团队、适应被理解和被误解。对待别人的误解,不妨真诚一笑,给时间一个印证的机会。 自我调节原则。即无论在怎样紧张的工作情况下,都要知道调节自己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节奏,体味工作和生活的情调与趣味,保持一种从容的风度。 归零原则。即要忘记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满意、不愉快甚至是失败,让这些影响我们工作和生活质量的负面因素全部释放,放空自己,重新开始。 勤于学习与思考。学乃身之宝,立身百行,以学为基。不管干什么事情,不管与什么人打交道,都可以学到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也有自己所不敢面对、不能面对的短处。学习才能完善自己的思维,增加自己的才干,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度决定一切,内心因素决定外在表象,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豁达大度,胸襟宽阔,看淡身外之物,包括名利、地位、权力、享受,才能让生活快快乐乐。 要善于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要经常调整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对生活、对工作、对社会、对他人要充满热爱与尊重,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包容别人的短处,颂扬别人的长处,把握好事物的两端,公正、公平地处理问题,靠智慧赢得与你意见相左的人的支持,善于团结一切与你意见不一致的人。理性地看待社会上的不确定性的矛盾和问题,理性而通达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工作和生活才能充满幸福! 对幸福要有正确的感受和理解。其实,幸福是一种绝对的自我感觉,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协调,人的一生,使之最得益的是心境,使之最痛苦的也是心境。一个人幸福与否,过得好不好,最终都要回归自我,都要经受心灵的拷问,只要自己觉得幸福,自己就是幸福的,人一旦获得幸福感,诸多烦恼,事端便可避免和消除。 提倡建设幸福机关,就是要让大家在人大这个大家庭中充分感受到放松、和谐、愉快、关怀、激情和成就,就是要让大家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作者系沙洋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