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年在北京打工,突发疾病在北京住院治疗,回老家不给报销。即使报销,手续繁琐,且报销比例只有20%,希望能提高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今年农民工在外找工作比往年更难,我与几名老乡准备回家种地,但老家的农田水利设施毁坏比较严重,希望政府能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改造。”
在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北方医院项目工地工棚里,来自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张集村的农民工张卫红、东街村农民工杨小国对前来走访调研的孝感市驻京津人大代表小组的代表们说。“目前,哈尔滨市仍有少数建筑工地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农民工在外辛苦打工,却拿不到工钱,请帮助我们协调解决。”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街道兆麟社区会议室,孝感市人大代表、驻东北人大代表小组组长舒春清向哈尔滨市、区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以及街道党工委书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希望。
这是孝感市人大组建的异地代表小组开展活动的场景。孝感市户籍人口527万,是劳务输出大市,常年在外从业人员达到115万人以上,其中在东北三省从事建筑行业的,高峰时达30万人。
如何发挥好外出打工经商者中人大代表的作用,使他们能够为那些身在异乡的孝感农民工服务代言?2013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始探索建立异地代表小组,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在发挥外出代表作用和畅通外出务工人员民意表达渠道之间找到了结合点,为上述难题找到了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78号亚运新新公馆4号楼10单元301室大门旁,挂着一块“孝感市驻京津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室”的牌匾。这个活动室已经设立了3年。
2013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调研代表小组活动开展情况时,一些长期在外地工作的人大代表参加小组活动次数少的现象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和思考。怎样充分发挥这些代表的作用,方便他们闭会期间在异地履职、为异地的孝感农民工服务?经过调查摸底,本届共有在外务工经商的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40名,分布在北京、天津、广东、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于是,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外出务工经商代表集中的京津地区和东北三省采取混合编组的方式各建一个代表小组进行试点。
2013年6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下发文件将京津地区8名代表合编成立“孝感市驻京津人大代表小组”,将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的8名代表合编成立“孝感市驻东北人大代表小组”。2013年7月8日至10日,孝感市驻京津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室和孝感市驻东北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室相继挂牌成立。
“孝感市人大常委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成立异地代表小组开了全国之先河!”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说。
孝感市人大京津代表小组组长、省人大代表冷双德认为,小组建了,平台有了,关键是要开展活动,取得实效,让在外农民工能信任我们代表。
几年来,孝感市的这两个异地代表小组通过学习政策法律,走访联系群众,与所在地人大常委会互动交流,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认真履职,把孝感外出务工群众的心声反映到所在地人大常委会,带到老家各级人大会议上。在省人大会议期间,冷双德代表先后提出了《关于提高异地看病就医报销标准的建议》《关于增加经停孝感至北京列车班次的建议》等十几件建议。
东北代表小组组长、市人大代表舒春清在孝感市人大会议期间也提出了《关于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工维权服务工作的建议》等多项建议。
近几年,异地代表小组的各级代表围绕外出务工人员出得去、留得住、能长久等问题先后提出了《关于建立农民工技术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机制的建议》《关于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农民工保险问题的建议》等。农民工们说,异地代表小组时刻关心和关注着我们外出务工人员,用实际行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把温暖带给了几十万孝感外出务工人员,成了打工者的“家”。
市人大异地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得到了当地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两个代表小组先后到北京、哈尔滨、沈阳等地的街道和社区开展活动,把孝感打工人员在当地的喜忧哀愁带给当地的人大和政府机构。
“一些农民工长期在京务工,把小孩放在老家,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如果带在身边,又不方便上学,能否出台政策,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在到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华严北里西社区参观考察学习时,冷双德向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异地”代表提出的建议,通过多方努力,积极协调,帮助孝感100多名农民工子女解决了入学难问题。
“异地代表小组通过人大代表把打工者同所在的地党委和政府、家乡的党委和政府连接起来,在畅通打工者与党委和政府民意渠道的同时,把‘代表小组’变成了温暖的‘娘家’,我们人大代表也有了获得感。”冷双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