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读好文如品佳茗
2016年第7期 —— 八面来风 作者:宏怡

  从事文字工作几十年,最大的收获是常常可以欣赏到出自不同作者之手、表达不同观点和情怀的好文章。每每碰到这类能激起心灵共鸣的好文,就像面对一杯香茗:先看,后闻,再品,细细领略,慢慢鉴赏……整个心身都处在一种自然、悠闲、满足和沉浸之中。

  好茶是需要慢慢品的。好的文章并不都是满纸文采飞扬、璧坐玑驰。记得早年拜读杨绛先生的文章。起初,我以为她是文学大家、翻译巨匠,又是钱钟书的夫人,是千千万万读者尊敬和爱戴的偶像,那她的文章一定会是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可真正看了她的《干校六记》《我们仨》等散文,才发现先生的作品是那么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就像捧着一杯色翠香幽,汤色碧绿的茶中佳品“西湖龙井”, 清新爽口回甘无穷。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韵致淡雅,独具一格的润泽之笔描写当年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这种冷静好像是一位哲人在讲述些烟尘往事,比起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从此,我爱上了先生的文章,为她的魅力而“折腰”。

  世人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苏轼在《答张文潜书》中曾说:“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人。”我以为此言有一定道理。

  曾经多次编过一位领导干部的稿件。接触时间长了,我感觉到他的文章字里行间不仅流露出一个党务工作者对党建工作的满腔热情,对家乡、对同志、对生活的挚诚热爱。同时,还充满了浓郁的鄂南地方色彩,行文断句透出一股灵动和书卷之气。据说,这位领导常常在繁忙的政务之余,沏一壶浓酽的香茗,点一支提神的香烟。在烟雾缭绕、茶蔼飘香的当下,打开心爱的琴盒,调好弦律,无论是拉一曲激越奔放的《骏马奔腾保边疆》,或是娓婉动听的《梁祝》,都使他的心灵得到洗礼、情绪得到释放。然后,或静心阅读,或激情创作。

  爱好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志趣和追求。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平时,少了一些交际应酬、灯红酒绿,就多了一些学习思考、写作积累。因此,读这种类型的文章就好比捧着一杯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的大红袍,别有一番唯美情素和艺术张力。

  古人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其实,好的文章也是引人向上的良师益友。所谓“文以载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翻看近期《政策》杂志刊载的《心中安台“阻尼器”》、《植根大地的理政思维方式》、《工作着是美丽的》等几篇随笔,犹如喝了唐朝卢仝的《七碗茶歌》里所描述的“七碗茶”:“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几篇随笔文章观点鲜明、政论性强,但看不到“官腔”、闻不到“官味”,讲的虽是些大道理,却没有板着面孔说教,大都选用典故和作者亲历的往事进行阐述,不仅观点新颖且比喻贴切,而且读后往往会被文中的典故和故事所打动,使人受益不浅。

  《心中安台“阻尼器”》一文,作者以台北101大楼为防止台风和地震造成大楼摇晃而用高强度钢索在大楼正中位置悬空挂起一个重达660吨的巨大钢球,对大楼起到拉拽牵引作用的工作原理,进而想到要在每个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心中安装一部规范约束言行举止、确保人生“安稳”的“阻尼器”,可谓“别出心裁”;在《植根大地的理政思维方式》一文中,作者将他学习习近平同志《知之深 爱之切》一书的体会归纳成“政治思维”、“群众思维”、“创先思维”等“九种”思维方式,提醒各级领导干部思维方式决定工作方式、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和工作成效,值得高度重视,可谓“用心良苦” ……

类似这种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真挚坦诚、直抒胸臆的好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茶中佳品“熟普”。它不仅含有丰富的有益菌群,进入人体后还能够在胃的表层形成附着膜,经常饮用可以起到养胃护胃功效。而能够读到这些由作者灵魂而生、心底而出、笔端而淌、润泽心智的好文章岂不也是一桩富有精神营养的幸事!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