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代表工作“五化”的荆州探索
2015年第9期 —— 监督广角 作者:◆ 文•图/郭奉毅 王凡
近年来,荆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万名代表促壮腰”活动常态化、代表建议办理规范化、“双联”活动制度化、代表之家建设标准化、服务代表履职具体化等“五化”并进的代表工作之路,让人大代表“动”起来,人大工作“活”起来。全市10338名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日益成为推动荆州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 常态化:打造“万名代表促壮腰”主平台 近7000件意见建议,2400多条招商引资信息,洽谈项目720多个,办理民生实事4800余件,捐款捐物2700余万元,帮扶特困群众2万多人,开展专项监督600余次……这是“万名代表促壮腰”活动3年多来的一组数据。 荆州是“湖北之腰”。“壮腰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快荆州振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荆州工作中心和大局。为让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服务“壮腰工程”,该市从2012年开始,组织开展了“万名代表促壮腰”活动,并不断总结和深化,逐步融入到各级人大的日常工作中,成为闭会期间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渠道。 3年多来,荆州各级人大代表立足本职,以助推工业壮腰、交通壮腰、兴城壮腰、强县壮腰、文化壮腰等“五路壮腰”为工作重点,以进园区访企业、进工地访项目、进农村访农民、进社区访居民、进选区访选民、进机关访干部等“六进六访”为基本形式,积极开展提出一件好建议、提供一条招商信息、引进一个项目、发展一项产业、推广一项技术、联系一个企业、帮扶一个特困户、办理一件民生实事等“八个一”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引进项目、壮大企业、扶贫帮困、服务民生的好典型,展示了人大代表的风采。全国人大代表杨先龙精心谋划、主动对接,引进了武烟集团投资10.5亿元的项目;省、市两级人大代表邓继涛,完成与葛洲坝水泥公司的联合重组后,投资10多亿元新上日产4500吨新型水泥生产线;荆州市人大代表郭祥盛加大争取力度,促成10亿元的劲酒石首二期项目。一批企业界的人大代表领衔投产的大项目为“工业壮腰”注入了新的活力。省人大代表何立华、邓家贵带头捐资360万元,帮助近800名贫困学子实现求学梦;王友才代表把“家”搬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地,严把质量关,着力解决农民的“心头事”;省人大代表杜芝凤帮助12名下岗职工就业,多方争取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修建资金,积极推进全省最美社区创建,等等。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发挥优势,“双岗”建功,为荆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县乡三级人大围绕优化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法治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等“五个环境”,开展了一系列专项监督,有效地促进相关工作。针对政务服务中存在的办事程序多、审批时限长以及“中梗阻”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千人问卷调查,组建五个专班明察暗访,组织三次集中视察,两次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举办一次专题询问,加强跟踪监督,促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快实施“一表通”、“一表制”、“一条龙”服务,减少和下放20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 规范化:“五位一体”的代表建议办理新模式 锅底渊路是荆州中心城区的一条“断头路”,也是连接奥体中心的交通要道。人大代表连续几年提出尽快打通锅底渊路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多次进行督办,但由于多种原因,建设进度不太理想。2013年初,“五位一体”的建议办理模式开始运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沙市区、荆州开发区、承办部门及提建议代表多次深入现场,共同研究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道路建设全面提速,不到一年时间全线贯通,昔日的“断头路”变成了环境优美的“示范路”。 办理好代表建议,既是对代表权利的尊重,也是对群众期盼的回应。荆州市着眼细节、立足规范,推行市领导牵头督办、专工委对口督办、代表参与督办、政府考核督办、承办单位专班负责的“五位一体”新模式,推动办理工作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市政府市长、副市长每人领衔督办、办理一至两件重点建议,一包到底,不办结不放手;专委会各负其责,开展针对性、连续性监督,代工委加强沟通协调,对所有建议进行跟踪问效,做到不落实不收兵;提出建议的代表,全程参与相关建议督办工作,随时掌握办理动态,及时反馈意见建议;市政府建立内部考核督办机制,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季度通报、量化评分、年终排名;各承办单位组建专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办理模式,办理的程序更加规范,办理的措施更加得力,办理的效果一年比一年好。 《关于禁止秸秆露天焚烧、治理大气污染的建议》,是市人大常委会确定的2014年度重点代表建议。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出台规范性文件,率先在全省开展秸秆露天禁烧工作,严密监控露天焚烧火点,严肃处理了一批责任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识、形成了合力,近两年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得到了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其作法也为这项工作上升到省级立法层面提供了参考。 制度化:“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双联”机制 “对企业夜间偷排废气废水要加大监管力度”,“尽快建立政府微信平台,推进政务公开”,“人大专题询问要‘闭卷’、要直播”……这些都是市人大常委会在“双联”活动中收集到的代表建议和群众意见。 民心民意是检验人大工作的重要标准。怎样顺畅民心民意的表达通道?在连续10多年开展“走访代表月”活动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制度、丰富内容,从2012年开始推行了“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双联”机制。出台常委会联系市人大代表办法,明确主任会议成员每年走访10名以上代表、联系1个县市区1个企业,其他组成人员联系5名以上代表;制定各专委会与非驻会委员联系制度,每个专委会联系4至5名非驻会委员,扩大其对人大工作的参与;落实代表工作办法,每名人大代表每年联系5名群众,适时回原选区述职,接受群众监督。 在“双联”活动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各县市区、各乡镇联系走访人大代表,宣传党的新精神、新要求,通报市情政情,收集意见建议;代表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宣讲政策、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这种双向的联系机制,使上级的精神能够及时传达下去,基层的声音能够顺利反映上来。近年来,通过活动收集的代表建议占到了年度建议总数的三分之一。 标准化:统筹推进代表之家“八有”建设 前不久的一天,在荆州区郢城镇政府二楼的代表之家,镇第一代表小组正在集中讨论支持火车站片区建设事宜。 郢城客运枢纽站项目是火车站片区一项大型建设工程,涉及郢城镇荆北、郢南两村84亩的征地。代书国等10多位人大代表主动承担了这项艰巨任务,反复做拆迁范围内村民的思想工作,协助13户农户搬迁新居,保证了这一利民工程顺利开工。为了这一刻,郢城镇第一代表小组的代表们整整忙活了近3个月。这是全市各级代表小组依托代表之家开展活动的一个缩影。 代表之家,是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基本活动阵地。市人大常委会推广了沙市区代表之家建设的经验,按有固定场所、有国旗国徽、有规章制度、有代表公示、有学习资料、有计划总结、有活动记录、有书面报告等“八有”标准,在各乡镇、街道建立代表之家241个,实现了全市代表之家全覆盖,成为代表活动的阵地、联系选民的主要场所。 市县两级人大以代表之家为基础,组建556个代表小组,坚持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监督活动,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学习交流,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联系选民活动。在荆州的全国人大代表小组视察荆江分蓄洪区后形成的专题报告,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专门作出了批示。省人大代表调研形成的关于四湖流域综合整治的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年度重点督办建议。公安县代表小组评议部门工作,江陵县将代表按照行业划分为22个小组开展对口监督,监利县代表小组约见部门负责人督办民生问题,洪湖市代表小组督办代表议案建议,都取得了较好成效。 具体化:履职服务保障突出“三大重点” “听了今天的讲座,让我们明白怎样审议好报告,怎么提出好的建议,收获蛮大……”在荆州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对《如何履行好代表职责》专题讲座感受颇深。 抓好代表培训、经费保障、乡镇代表工作是发挥代表作用的基础和保证。市人大常委会从这三项工作入手,努力提升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水平。每年选择一个侧重点,采取以会代训、分期轮训、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大对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对代表提出了“把好政治关、练好基本功、开好法定会、提好建议案、参加好活动、发挥好表率作用”的“六好”履职要求。针对全市乡镇代表占各级代表总数72.8%的现状,在深入调研、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召开现场会,围绕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更好发挥乡镇代表作用,明确了加强班子建设、规范人大会议、丰富代表活动等十条具体意见。积极争取市委重视支持,提请市委研究出台文件,明确要求代表活动经费市级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县级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乡级不低于400元;代表培训经费,县级每人每届不少于1000元,乡级不少于500元,列入财政预算。目前,这一规定得到较好落实,石首、监利等县市的代表活动经费达到了人均1500元。 2014年,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荆州检查代表法及实施办法贯彻实施情况时,肯定了该市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探索和实践,省委办公厅以《湖北今日重要信息》,向中央办公厅上报了荆州代表工作“五化”并进的作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