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代表工作的“荆门实践”
2015年第8期 —— 监督广角 作者:蔡明虎 高胜前
“泥泞的道路变成了水泥路,山里新通的自来水结束了村民们长年挑水吃的苦日子,村里的环境更美了……”提起这一桩桩造福于民的实事,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乡盐井村村民齐口称赞人大代表的功劳。 2012年初换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人大工作的思路、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特别是在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丰富形式内容,健全工作机制,使代表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也使得代表履职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筑牢阵地:为代表安好“家” “代表代表,散会就了”、“开会兴奋几天,回家无所作为”,“陪会代表”、“哑巴代表”和“跟风代表”,这曾是人们对一些代表的印象和评价。代表不作为是代表工作的一大顽疾。怎样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尤其是闭会期间的作用?这成了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深入思考的课题。 2012年1月,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经过深入讨论,达成共识:代表小组是代表工作的基础,是代表开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代表小组建设好了,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就有了抓手。因此响亮地提出:建设好“人大代表之家”,要把代表小组建设成为团结有力、奋发有为的履职集体。 方向明确了,行动是关键。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召开全市代表工作会议,高位推进代表小组建设工作。同时,全市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也将代表小组建设紧紧抓在手中。 规范的人大代表公示栏、整洁的代表学习园地、宽敞的代表活动室……2014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代表法及省实施办法执法检查组察看荆门市“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情况,一致肯定各县(市、区)试点建设的“人大代表之家”相当完善和规范。 目前,荆门全市共有五级人大代表5000多人,按照“便于组织,便于活动”的原则,全市已建立市县乡各级人大代表小组247个,全部按照“六有”标准进行建设,即:有固定场所及设施、有标志、有学习资料、有活动经费、有规章制度、有完整的档案记录。通过建设“代表之家”,让人大代表都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 强基固本:编好制度的“笼子” 代表工作活力增强,源于不断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2004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荆门市人大常委会联系市人大代表办法》,确定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名单,使联系代表工作步入常态化和制度化。 每年8月至9月上旬,主任会议成员带队走访代表,收集意见建议,并及时向政府通报情况,督促办理。常委会组成人员重点联系生产一线代表、专业技术和专家代表、企业家代表,每人不少于5名,每年不少于2次。主任会议成员和各工委主任每人联系1至2个代表小组,主动参加并指导所联系的代表小组活动,打造示范代表小组。增加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人数,保证所有代表任期内至少列席一次常委会会议。常委会开展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均邀请相关代表参加。 各县市区代表工作制度建设也亮点纷呈——东宝区制定了代表小组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将代表小组的制度建设、活动开展、联系选民等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建立了优秀议案、建议和调研文章评选表彰制度,有计划和针对性地培养树立先进典型代表,激发了代表工作活力。 掇刀区明确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工作委员会联系代表及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形成了条块结合、联系密切的代表工作联络机制。选民询问制度、代表回访制度则给履职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的代表套上了“紧箍咒”。 每位组成人员必须联系3至5名人大代表,每位代表必须联系10位选民,并做好联系日记,定期反馈联系情况和收集到的意见。钟祥市人大对代表联系选民提出了刚性要求。 根据代表的从业特点和本人意愿,引导每位代表确立相对固定的联系点。充分利用村(社区)活动室、部门单位会议室和学校教室等资源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因地制宜设立代表小组活动室。沙洋县人大常委会对保障代表有效履职的硬件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增强代表工作实效的重要前提。市县两级人大制度建设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但都突出了激发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作用。今后在实践中要不断完善并好好坚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启华说。 活动搭台:让代表唱“主角” “人大代表来源于民,植根于民,情系于民,服务于民,通过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彰显了代表的主体作用,提升了代表的信誉和形象,人大工作创新和发展有了活力源泉。”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主任杨波说。 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围绕漳河水库环境保护问题常年加强监督,使荆门城区和近郊100万人口的饮用水质一直保持在一类标准。市人大代表泉口小组针对寨子山采石场污染城区周边环境的问题,多次到寨子山明察暗访,使困扰当地居民多年的扬尘问题得以缓解。京山县新市镇代表小组探索推行了代表小组组长“轮值制”,由代表轮流当组长,代表主动履职成为共识。全市各代表小组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密切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 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积极组织代表参与空调公交车涨价、的士涨价听证会、“效能风暴行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市民问政等活动,便于代表直接对“一府两院”提出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代表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作用。 人大代表挂牌接待选民是沙洋县推行的加强闭会期间代表与选民联系的一项创新举措。代表纷纷走上街头,集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群众的意见,回答群众的提问,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通过代表挂牌接待选民,拉近了代表和群众的距离,化解了群众的怨气,社会反响很好。 京山县探索推行了县人大代表向选区选民述职活动,全县先后有361名县人大代表面对面向选区选民述职,接受选民的满意度测评,有效增强了代表履职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一些代表感言:当代表容易,当好一个代表并不容易。 掇刀区开展代表“三访”选民活动( 接访、下访、回访)、“四进” 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学校),严格按照“13311”(一位代表一年联系不少于30户选民,不少于3户选民代表,帮扶一户困难群众,提出一件有质量的建议)的要求,把群众反映的民生热点问题梳理后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 办好建议:代表满意百姓得实惠 如何让人大代表“说了不白说”?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办理工作向细微处延伸、向实效性转变,代表建议办理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事前引导,建议质量有了质的飞跃。近年来,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越来越好办理落实,建议内容更加紧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命中率”越来越高了!为了这“命中率”,常委会在引导代表提出高质量的建议上做足了文章:将每年的代表建议统一汇编成册,印发代表,供代表学习借鉴;多次举办代表履职培训班,聘请专家就如何撰写代表建议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为代表订阅《中国人大》、《楚天主人》、《人民代表报》等报刊,丰富代表视野;及时提供市情信息,保障代表知情权,提高了代表建议撰写的质量。 高位推动,办理工作更主动。常委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对代表建议的范畴、办理的程序进行明确规范,对各承办单位进行考核表彰。市政府积极配合,将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纳入年终考评范畴。各承办单位更加注重与代表的联系沟通,普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主动邀请代表参与办理工作,使一大批民生问题得到解决。 刚性手段带来办理工作的不断提升。建立代表重点建议督办机制,每年选择10多件重点建议,由副市长领办、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相关部门具体承办,并对重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提高了办理实效。针对“开通荆门城区至市殡仪馆公交车”的建议,市交通局调整公交车线路,缓解了市民办理丧事乘车难问题。针对“加强市场监管,让市民吃上放心牛羊肉”的建议,市商务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取缔非法生产经营肉制品的“黑窝点”、“黑作坊”,确保了上市肉品的质量安全。 一树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加强代表工作,既是职责所在,也是感情所系;既是当前需要,也是长远任务。我们要不断总结和探索,以新的成绩推动代表工作,促进荆门加快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杨想森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