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送来东风好行船——中共襄阳市委重视支持人大工作回眸
2015年第5期 —— 监督广角 作者:◆ 文•图/ 王雪锋
襄江两岸,夏意渐浓;羊祜山中,胜迹依旧。 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年的铿锵足音,回首襄阳市人大成立来的风雨历程,让人感慨万千,在历届中共襄阳市委打下的坚实工作基础上,近年来,市委对人大工作进一步重视支持,人大事业在创新中前进,人大地位在奋斗中提升。诚如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君正所言,“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与党委同心、与政府同力、与大局同步、与法律同向、与人民同声,展示了新作为,树立了新形象!” 树航标指路引向 王君正在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明确指出:“人大工作是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人大工作领导是提高市委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发展人大事业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重视人大工作就是重视人民当家作主!”在制定市委工作要点时,王君正要求将人大工作纳入市委整体工作统筹安排,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取市人大党组工作汇报,协调解决人大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人大工作引路指向。为确保人大工作的政治方向,王君正对人大工作亲历亲为,年度工作他亲自研究,具体困难他亲自过问,视察方案他参与制定。为了使人大工作更好地服从服务党委中心,近年来,市委不断给人大交任务、压担子、出题目,要求人大围绕干部作风建设、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县市新区建设、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等8个专题开展调研,市县两级人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问计于民、求智于民,人大调研成果成为市委推进襄阳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依据。针对干部作风建设中发现的问题,2012年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市委召开全市转作风抓落实动员大会,会上将人大“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调研报告印发全体参会人员,并在《襄阳日报》上全文刊发,引起极大震动。在市人大会议上,代表们总能看到市领导忙碌身影,他们以普通代表身份参加会议,建诤言,献良策,为市委重视人大工作做出了表率。每年12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进行人大会议前视察,市委常委等领导都亲身体验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在市委的领导下,人大工作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与此同时,市委注重从规制入手,保证人大工作始终围绕核心、服务中心、顺应民心,坚持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向人大通报制度,使人大工作能够及时了解全局、服务全局;坚持实行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列席同级党委常委会、人大委室主任参加全市重要工作会议制度。不独如此,2012年3月,襄阳在省内首开先河,市委作出决定,设立襄阳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委员联络办公室,引起了全国人大相关方面的关注。人大制度研究专家、《中国人大》杂志主编汪铁民认为:襄阳作为一个地级市,十八大闭幕后几个月内前就组建了代表联络机构,在全国也不多见,高度契合十八大报告中“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要求,充分展示了襄阳市委加强代表工作的远见卓识,值得借鉴!2013年8月,王君正主持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人大工作汇报,就乡镇人大建设作出重要安排,要求各地按照正科级配备乡镇专职人大副主席,列席乡镇党委会议,并确定一名乡镇专职工作人员,此举不仅大大增强了乡镇人大工作权威,也着力解决了乡镇人大工作专职专司的问题,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一些地方竞相效仿,一时间“人大工作有干头,人大干部有当头!”在襄阳成为热议。 做后盾加油助威 襄阳市委注重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为人大履职撑腰壮胆、加油助威。人大工作精彩不断,亮点璀璨。 围绕工作中心,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是加快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市委要求人大积极跟进,主动融入,人大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在2012年市人大会议上增设特别议程,就加快“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作出决议,进一步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全市人民加深对“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新定位、新战略的认识理解。同时,结合审议《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情况的报告,对修编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所体现的先进理念和“新城东进、旧城更新、一心四城、组群发展”的中心城市新格局予以积极响应,不断凝聚共识,强壮气场。市人大常委会还按照市委的要求,组织对县市新区规划建设进行专题视察,并提出了加快新区规划编制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制定“路线图”,列出“时间表”,签订责任状,确保新区建设顺利推进等建议,向市委专报,向市政府通报,有力推动了战略规划的实施。为把襄阳建设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法治城市,市委要求人大把责任扛在肩上,市人大不断加大监督力度,2014年先后3次开展视察、调研和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督促市“一府两院”认真办理落实法治城市建设的审议意见和专题询问问题,加快了《法治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贯彻实现,在全省法治城市建设襄阳现场会上,与会代表对“襄阳经验”高度认同,对市人大助推襄阳创建法治城市的做法大加赞赏。 围绕服务发展,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对于依法应由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如机构改革、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举措,在政府提交议案前,市委总是先征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意见,然后再按法定程序提请人大审议决定。近年来,市政府就《关于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法治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襄阳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2012-2016年)的决议》等9个问题提出议案,市委提前向人大通气,达成共识,市政府在市人大常委会议上作出说明,回答询问;经过认真审议,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决议,并发布公告,从而保证了襄阳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围绕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选举任免权。市委高度重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选举任免权,主动沟通、及时引导、求同化异、扩大共识,保证党管干部和人大任免的有机统一,保证党委人事安排意图的圆满实现。换届后,市委多措并举强化人大任免权威。在任免中,市委对需要履行法律程序的任免事项,都是事先同人大常委会党组沟通,在人事任免程序中增设工作环节,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向人大常委会介绍拟任人选的产生过程,释疑解惑,回应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询问和关切,按照法律程序提请依法任免。对拟任人员,人大坚持任前考试制度、供职发言制度,并在媒体上刊登拟任人员的承诺,促使其对承诺负责、对法律负责、对人大负责。此外,按照市委要求,市人大常委会修订完善了任免办法,规定凡不属市委提名的“两院”拟任干部,由人大内司委考察通过后,再行提请任免。 建支点固本强基 襄阳市委注重优化环境,为人大事业发展添薪加柴,促进人大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新境界。 支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市委把做好代表工作作为推进地方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重视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公选干部听取代表意见,行风评议邀请代表参与,重大部署向代表通报传达。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市委要求,完善了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近五年来,先后邀请500多人次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参加视察、检查和调查活动,130多名市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为了让代表了解国情、掌握市情、吃透下情,每次人大会议前都要向全国、省、市人大代表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让代表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呼声。市委把办好人大议案和“十件实事”,作为反映民情、集中民智、化解民难、汇集民力的重要手段,要求人大加强交办、催办、审核、答复、反馈等各个环节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办理工作的落实。2012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评价办法》,进一步细化集中交办、部门领办、重点督办、对口催办等工作流程,增强了办理代表议案建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代表建议办理满意率2014年比上年提高了7%。 支持人大做好宣传调研培训工作。市委把做好人大宣传调研工作作为深化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构筑平台,激发人大宣传、宣传人大的热情。市人大常委会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宣传工作的意见》,总结典型,提质增效。为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市委宣传部要求襄阳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开专栏、出专版、定专题、拿专段(时间段),开办了《代表广角》、《人大视点》、《人大代表面对面》等栏目,大张旗鼓地宣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搭建了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结合的平台,扩大了社会影响面。市委把加强代表培训作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的基础工作,换届后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对新一届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一府两院”领导人、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对新一届市人大代表和市县两级人大100多名工作人员集中进行人大业务培训。经过培训,“一府两院”依法办事的观念得到增强,代表履职能力明显提高。 支持人大加强自身建设。市委以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下发文件、出台意见,解决了一大批人大工作的实际问题。为使代表活动经费足额落实,市委提高了代表活动经费的标准,2012年起市级人大代表活动经费每年每人增加到2000元,县级人大代表每年每人增加到1500元,乡镇人大代表每年每人增加到800元。并全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同时视察、评议、会议经费等足额保障。枣阳市新市镇人大副主席李义山说:“我们现在不着工作的急,不操经费的心!”在市委的重视下,市人大常委会按8委3室设置,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按6委2室设置,襄州区还增设了正科级的备案审查室,人大力量得到加强。2012年以来,全市98个乡镇正科级职人大副主席配备到位。全市8个县市区按照省委文件规定,配备专职人大主任;市人大机关内部提拔正县级干部4人,副县级干部3人,对外交流县级干部4人,新选调4名年轻干部到人大机关任职,为人大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市委的重视支持下,市人大工作的公信力、影响力明显增强,来襄阳考察学习日渐增多。“党委的重视支持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我们人大在党委心中有地位,工作开展有作为,人大影响有权威,这个好传统一定要不断弘扬!”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谢豪斌感慨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