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三国演义》与荆州
2015年第4期 —— 八面来风 作者:夏日新

    明代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篇目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荆州,荆州的知名度,当然与荆州在三国时期重要的战略地位相关,但《三国演义》的传播之功不可否认。不过,一般人常常容易将荆州境内的三国遗迹看作是受《三国演义》影响而形成的,不知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荆州地区就已广泛流传着各种三国故事,留下了三国胜迹。

  《三国演义》第34回有“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的故事,说的是东汉末年,刘备寓居荆州期间,荆州牧刘表部将蔡瑁、蒯越借宴请为名,诱杀刘备。刘备乘马逃至檀溪,为追兵所逼,只得纵马渡溪,所乘的卢马一跃三丈,飞上西岸。在今襄樊市襄阳城西南真武山北麓青石岩壁上,有一形如马蹄痕的洞窝,相传就是当年刘备马跃檀溪留下的遗迹。早在唐代,这个遗迹就见于记载。唐代诗人胡曾有《檀溪》诗谓:“三月襄阳绿草齐,王孙相引跳檀溪。的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前绕大堤。”现在檀溪已经干涸了,但这里的石崖上仍刻有“马跃檀溪遗址”,供后人凭吊,溪上建起了石桥,就取名“的卢桥”。

  《三国演义》第5455回讲述刘备娶孙权妹为妻的故事,在荆州石首市绣林镇对面长江北岸有一个港口,名叫刘郎浦,原名浦口,相传由刘备在这里迎接孙夫人而得名,也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二气周瑜之地,所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唐代诗人吕温曾有《过刘郎浦口号》诗:“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这首诗《三国演义》也曾引用。

  在刘郎浦对面的长江南岸,有一座绣林山,原名阳岐山,民间传说刘备在这里举行婚礼时,满山铺满锦绣,故后人将此山称作绣林山。山上有绣林亭、照影桥、望夫台等古建筑。

       绣林亭位于绣林山中央,相传为刘备、孙夫人成亲之处。宋代诗人黄庭坚为书“绣林亭”匾额,并写下了《绣林亭》诗:“风流亭馆在岧峣,芬馥园林锦绣绕。红影绿荫成翠幄,叠萝盘薜上青霄。仙源误入春晴后,淑景初于夜雨消。看破只应枝上蝶,弄香飞舞过山腰。”原亭已毁,现重修亭于山巅,巍然矗立,为长江边一景。

  照影桥在绣林山下,桥下一堰清水,碧波如镜。传说孙夫人成婚后,常至堰上石拱桥边照影梳妆,后人将此桥名照影桥。黄庭坚也有《照影桥》诗:“双城弄玉下蓬瀛,偶遇阳岐拥绛旌。只道空中声查漠,谁知桥下影分明。云头漂渺来何处,水底容仪画不成。寂寞仙踪几千载,碧波能感旧时情。”

  望夫台原位于石首市绣林镇西侧的东岳山巅,相传刘备入蜀后,孙夫人思念不已,常至此山登石向西眺望,以致在她所站立的巨石山留下了一八字形的脚印,后人将此石称作望夫台。黄庭坚曾有《望夫台》诗:“筑台高处一峰孤,帝子当年此望夫。东下已曾书字去,南来还问见郎无?眼穿落照身留楚,泪洒东流意在吴。雁去不来消息断,洞庭烟水隔天隅。”现在望夫台已移到绣林山顶,台上有孙夫人塑像,仍在向西眺望,盼望着丈夫刘备归来。

  武汉市武昌伏虎山麓连绵数十里,林木葱郁,相传三国时关羽曾率军驻扎在这里,因天旱缺水,人马无水饮用,关羽以刀卓地,泉水涌出,故名“卓刀泉”。宋时因泉建庙,供奉关羽,香火极盛。井泉深三丈许,水质清冽,冬暖夏凉,味甘爽口,相传饮之可以疗疾,远近皆汲引此水。明楚昭王修石栏环护井泉,并书“卓刀泉”三字刻于石上。现存建筑是一组四合院式的木结构庙宇,由山门、大殿、东西厢房组成。大殿内供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塑像,井泉位于殿门正中,井口呈圆形,用青石垒砌而成,井台上建有亭子,四周松柏环绕,古色犹然。

  檀溪、刘郎浦、卓刀泉等都是至迟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于荆州的三国遗迹,说明早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关于三国的民间故事就在荆州一带流传,许多故事还被收入《三国演义》中,可见荆州的民间故事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不过,荆州也的确有是在《三国演义》流传后形成的三国遗迹。《三国演义》第41回、第42回分别是写“赵子龙单骑救主”和“张翼德大闹长坂桥”的故事,这两件事都是发生在当阳长坂坡。

       长坂坡位于当阳市西南郊,地处荆山余脉形成的岗岭地带,自古以来为南北驿道必经之地,也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遗址。东汉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50万大军南征,刘备自樊城沿沮水南下江陵,在当阳长坂坡一带为曹军包围,刘备在混战中脱逃,其妻小陷入曹军重围。相传刘备部将赵云(字子龙)单枪匹马,七次杀进重围,救出刘备甘夫人和幼主阿斗。《三国演义》中曾有诗称赞道:“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从此,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明代万历十年,在坡前立有“长坂雄风”的石碑,供人凭吊。现此地修建有公园,园内有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展示三国人物故事的塑像。路边有赵子龙彩陶塑像,高十几米。赵子龙骑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气宇轩昂。长坂坡周围,还流传有与赵子龙相关的遗迹。在长坂坡东,相传是赵云与曹兵巷战处,现有一条街名子龙街;在坡西南,有一座山岗,名子龙畈;在坡西田园中,还有太子桥和娘娘井的遗迹。据说当年糜夫人抱着阿斗就是在太子桥下避难,现仍有一古朴小巧的单拱石桥,清人曾在此立有太子桥石碑。娘娘井则以糜夫人投此井而得名,现井台四周也已翻修一新。

       距长坂坡2.5公里处,有一座坝陵桥,就是传说张飞“据水断桥”的地方,当年曹军追击刘备,张飞为掩护刘备撤退,据桥断后,面对曹军大吼:“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声如巨雷,吓得曹操部将夏侯杰肝胆碎裂,坠马而亡,曹操回马而逃。清雍正年间,有张氏后人在此地立“张翼德横矛处”石碑,至今保存完好。后人又在此修起两米多宽的小木桥,桥前有张飞骑着黑马的塑像,高大威猛。

       不过,据当地学者研究,东汉时的当阳是在今当阳东北的荆门市境内,因而现在的长坂坡恐也未必是当时的古战场。况且今当阳长坂坡的赵云和张飞遗迹皆修建于明清以后,而且与《三国演义》的情节十分一致,明显是受到小说的影响。

       《三国演义》是由史书敷演成的小说,在敷演过程中,或有改动,或有误读。如徐庶,历史上实有其人,字元直,史书中载其“先名福,本单家子”,在汉末,“单家”指孤寒人家,以与豪门大姓相区别。在《三国演义》中,徐庶变成了“单福”,并在第3536回中专门有“单福新野遇英主”、“元直走马荐诸葛”二章,讲述他遭遇刘备并推荐诸葛亮的故事,由此“单福”名声远播。在湖北南漳有一个单家庄,是单姓人家的聚居之地,据传当年单福曾寓居此地。清嘉庆元年,这里修建了一座“单公祠”,为两进院落,共12间,正殿有“单公”即徐庶塑像,后人又将其改名为“徐公祠”,立有“汉徐庶故里”石碑保留至今,现已成为旅游景点,游人可来此怀古凭吊了。

       英雄参与创造了历史,历史也沉淀和升华了英雄。《三国演义》正是由于栩栩如生地表现了众多的英雄群像,而成为了经典名著,这些英雄们不仅鲜活地存在于这部著作中,也鲜活地存在于这块他们所赖以生长的土地上。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