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深入开展专题询问 强力推进生态建设
2014年第12期 —— 监督广角 作者:◆ 文•图/田羊
今年来,宜昌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城区生态建设这一热点问题,扎实深入地开展专题询问,成为推动人大监督工作的一大亮点。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李春明先后就专题询问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是鼓励和鞭策。 一、谋定在先,精心组织,有备而问 科学选题,聚焦生态。市人大常委会把专题询问放到全市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力求询大事、问热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进行了总体部署,省委也提出了“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倡导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当前,宜昌正全力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的巨大挑战。全市上下都充分认识到生态建设必须与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同步推进。1月14日,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把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宜昌生态建设,打造山绿水清天蓝城美宜人之城的议案》,列为本次大会唯一议案。1月28日,市委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城区生态建设的意见》。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对生态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的新要求,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决定将“城区生态建设”作为今年专题询问的议题。由此,牵住了全年工作的“牛鼻子”,找准了人大监督的“发力点”。 深入调研,三审把关。市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问”前调研工作,实行了“三堂会审”。一是深入调研“问诊”。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分头带队,组织五个专题调研组,用一个月的时间先后深入到5个区、15个相关部门、16个企业和项目施工现场,对城区生态建设现状开展了大规模的专题调研,主任会议认真听取了各个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全面了解掌握情况,摸清生态建设“家底”。二是集体研究“会诊”。各调研组认真梳理、综合分析,提出了涵盖28个方面的专题询问问题建议初稿,然后召开主任会议,对问题建议进行认真讨论和初步筛选。三是多方论证“确诊”。组织询问人带着预选的问题清单深入相关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察看。之后再次召开主任会议听取汇报,对问题库进行比较和优选,形成了20个问题的专题询问题库,确保专题询问提出的问题更具体、更实在、更有针对性。 沟通协调,形成合力。为把专题询问工作落到实处,市人大常委会从三个层面,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相关方面的沟通协调。先后两次与马旭明市长交换意见;利用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组织视察、参加政府常务会议和办公会等多个场合,与几位相关副市长进行了沟通;由有关专委与所涉及的相关部门也逐一进行了协调。专题询问工作方案以及专题调研方案确定以后,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要求有关单位按照方案作好相关准备工作。对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给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答询准备。为扩大社会知晓面和参与度,还邀请了10名人大代表和10位市民列席旁听。通过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操作,确保了各方面形成共识,取得实效,务求成功。 二、抓住关键,深度监督,依法询问 善于提问,问到“关节点”。在询问中,参加提问的委员、人大代表都体现了想民所想、急民所急,言民所欲言、问民所欲问,切中要害、问到点子上。如针对百姓特别抱怨今年初以来,城区雾霾天气持续不断的问题,陈红委员直截了当地向市环保局提问:“宜昌城区雾霾是如何形成的?现状如何?你们准备如何治理?”又如针对黄柏河上游采矿企业污染河流的问题,王向前委员发问:“市水利水电局将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城区饮用水源地污染治理?”曹诗芬委员提问则直接指向城管局“如何管住城区那么多的餐厨垃圾”。这些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问题,是代表民意之问。 敢于真问,问到“骨头缝”。市人大常委会在设问程序上实行了“约法三章”:不提前告知具体题目,对被询问单位只告知提问范围;不许现场看书面材料,要求被询问单位负责人直接面对询问人回答;不预先安排发问次序,自由发问。同时,要求询问人直面问题,敢于抽丝剥茧,见筋见骨,问到要害,问出深度,问出火辣;也要求被询问单位负责人不回避矛盾,不绕开难题,不避重就轻,直面回答有关问题。针对市民非常关注的城区沿江排污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在调研和实地察看中,发现28个排污口中还有11个没有彻底关闭,赵儒铭委员在询问会上直接毫不留情地发问:“住建委什么时候解决沿江排污的问题?请给出具体的时间表。”问得住建委主任脸红心跳。来自工业企业较集中的猇亭区的市人大代表李启端,更是抢着提问:“猇亭区域内五氧化二磷严重超标,重化工企业废气排放严重扰民,请问市环保局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和安排,到底怎么彻底解决?”对这些接二连三地发问,被询问部门负责人也本着对人民、对人大负责的精神,直接正面给予回应,真实说明情况,明确提出改进措施和落实的时间表,答出了责任和承诺。一些与会人员说,询问直指要害问题,限时限事限内容,真正是深度监督之问。 勇于追问,问到“南墙根”。对于老百姓反映强烈、人大代表多次建议、人大常委会也数次监督,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专题询问更是动真碰硬,穷追不舍。在询问会上,市人大代表赵晓俊直接点名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城区现有两座热电厂,粉尘污染严重,对空气质量影响很大,深受市民关注,市政府多次承诺关闭,为何迟迟关闭不了?请问刘市长,热电厂到底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关停?”分管副市长刘建新回答说:“我要向市民作检讨。”他说,市政府过去多次承诺关闭城区的安能热电厂和美联热电厂,但一直没有兑现。现在两个热电厂已与宜昌高新区签订了协议,新的替代项目——生物质发电厂由于企业建设缓慢,供气管网没有按期建成,市政府督促企业不力,应承担责任。现在我再一次代表政府承诺,这两家热电厂将在今年底关闭。列席会议的代表和市民说:从市长的表情中,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追问的力度。在专题询问中,询问人问到副市长在会上当面作检讨,这是近几年专题询问所没有过的。对此,湖北日报以《宜昌城区两座热电厂粉尘污染严重,政府多次承诺关闭,为何迟迟关不了?——副市长向市民作检讨》为题进行了典型报道。会后,被询问单位负责人深有体会地说,人大询问促进了多年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加快解决,我们感到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是真正的推动工作之问。 三、抓铁有痕,跟踪督办,不止于问 问题导向,亮出“负面清单”。专题询问始于“问”,而不止于“问”。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常委会专题询问暂行办法》,将询问、梳理、交办、跟踪、督办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确保专题询问意见得到切实办理。有关工作机构对询问内容进行了综合整理,列出了20个需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解决的问题,纳入到全面加强城区生态建设的审议意见中,以常委会文件形式交付市政府研究处理,并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在会后三个月内把处理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市人大常委会。 综合发力,打好“人大决定牌”。市人大常委会寻求专题询问综合效应的最大化,将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打“组合拳”,出“决定牌”,密集出台了三个重要决定。从宏观层面依法作出了《关于加强城区生态建设的决定》,从微观层面作出了《关于加强城区山体及水域保护的决定》和《关于对城区运河生态公园等第四批公共绿地实施永久性保护的决定》。从而进一步细化丰富了保障生态建设的内涵,从法制角度对生态建设进行总体谋划和制度设计。 跟踪督办,实施“全流程监控”。专题询问重在办理落实,市人大常委会推行“两测评两公开”监督机制,对专项工作报告以及询问意见落实情况分别进行两次满意度测评,两次测评结果实行现场公布,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全程跟踪专题询问意见的办理落实情况。完成从听取报告、现场询问、审议测评、社会公布、梳理交办、跟踪督办、二审测评、二次公布的整个监督流程。 四、力度空前,成效显著,得益于问 专题询问是推动政府和部门工作的“加速器”。今年开展专题询问工作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迅速行动,一系列加速推动城区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密集出台并实施。市政府就年初人大会议上通过的生态建设议案办理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决定由市长亲自领办,提出将议案办成“样板工程”和“民心工程”。6月市政府召开城区生态建设工作任务交办会。印发了生态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向25个单位和部门下达了生态建设工作责任分解任务;出台了《宜昌市城区饮食业油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宜昌市城区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抓紧研究编制《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宜昌市城区生态建设规划》、《宜昌市城区山体生态恢复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同时,市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宜昌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宜昌积极申报并已进入55个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之列,同时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 专题询问是加大人大监督力度的“强化剂”。专题询问增强了人大监督的“刚性”,围绕询问的“问”前和“问”后,市人大常委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巩固专题询问的成果,放大专题询问的溢出效应。首先,将生态建设作为今年人大工作的一条红线,讨论通过了《2014年对城区生态建设实施监督主要工作安排方案》,将监督工作内容分月分项逐一进行排表,贯穿整个年度,加速推动城区生态建设。第二,以专题询问为支点,综合运用人大依法履职的各种手段,包括调研、听取审议报告、询问、作出决定、交办审议意见、视察、跟踪督办等。7月31日,组织两个视察组,已对城区山体水域和绿地保护工作开展了专项视察,还将开展四个督办、一次二审审议与民主测评工作。第三,针对专题询问列出的问题,排出了3个“专项整治”、20项整改方案与任务。“专项整治”针对3个矛盾突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实行重点督办:重点督办城区两个热电厂关停,根除粉尘污染源;重点督办城区长江排污口全部关闭,还一江清水;重点督办城区运河综合整治,建设城市“彩带公园”,通过切实抓好跟踪督办,力争年底向代表和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专题询问是推进生态建设发展的“助力泵”。专题询问极大地促进了市人大与市政府同心协力、同频共振,形成了加快推进生态建设的合力。今年以来,市政府在认识上树立“第一的高度”,在工作上采取“第一的力度”,在投入上体现“第一的强度”,通过财政直接投入、融资、发行债券和向上争取资金,用于生态建设的资金超过了40亿元,创历史之最。市政府加快实施了一系列生态项目建设,包括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及生态修复、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三河十库”水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城市添绿增景、绿色交通、蓝天工程、点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整理美化亮化等“十大生态工程”。这“十大生态工程”有的已见成效,有的正在实施。如已划定耕地保护红线,新增一批永久性保护区域;以六大公园为首的城区重点园林绿化项目正抓紧实施;正在打造的城市精品生态景观大道进展顺利,重点扮靓4个城市入口门户,打造6个景观节点,整理8条交通廊道等。随着“十大生态工程”效果日显,三个“专项整治”抓紧推进,一个“山绿、水清、天蓝、城美”的宜昌正在展现。 |
|